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冷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时效需求不断提升,推动库存不断贴近销售端,而从始发仓到目的仓的“仓到仓”冷链运输则是实现冷链货物“仓储前置”的必要手段。与此同时,“仓到仓”冷链运输存在着基建不完善、成本高昂、碳排放严重、缺少科学的运输组织优化方法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利用既有的有限资源,合理优化冷链货流组织方案并规划“仓到仓”冷链车辆运输路径,是实现冷链运输经济、时效、碳排放的多目标最优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实习工作基础上,分析了“仓到仓”冷链运输发展现状,梳理了相关理论基础,构建了“仓到仓”冷链运输路径优化模型。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仓到仓”冷链运输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新鲜果蔬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规律,研究了冷链货物价值随时间变化的量化方法;分析了常见“仓到仓”冷链运输组织模式的操作流程与适用条件;讨论了“仓到仓”冷链运输中货主与承运商的需求与利益关系。(2)梳理了“仓到仓”冷链运输与低碳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了“仓到仓”冷链运输路径优化的关键要素,基于实际业务场景,设计了“仓到仓”冷链运输网络中跨区运输网络以及末端取送网络;梳理了“仓到仓”冷链运输中的碳排放发生环节,及其具体碳排放的测算方式。(3)设计了基于货流分配优化的“仓到仓”冷链货物运输路径优化两阶段模型。将客户时效需求转为惩罚函数,以作业费用、时间惩罚、碳排放费用为优化目标,第一阶段构建考虑碳排放的“仓到仓”冷链货流分配优化模型,得到跨区运输车辆路径以及末端取送货流分配方案;第二阶段基于转运中心作业的周期性与计划性要求设计硬作业时间窗,构建考虑碳排放的“仓到仓”冷链末端取送优化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将第一阶段优化结果作为输入条件,得到末端取送车辆路径优化方案。为使用LINGO求得全局最优解,建模中采用“夹逼定理”对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中的非线性部分进行线性化处理,最终以某冷链运输企业的实际运营项目为案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并基于案例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力资源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图31幅,表20个,参考文献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