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以来,我国环境类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增速显著增加。尤其是近五年来,各地相继发生了不少环境类群体性事件,其多方裹挟的冲击力和破坏力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易发,离不开诸多复杂因素和深层矛盾的作用,但需高度关注的是,伴随网络媒介广泛使用而出现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与放大器。但对于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哪些因素会对环境类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生发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对事件本身产生作用的方式如何,在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中,暂时还未能找出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答案。 本文从中国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现实和网络舆情实际情况出发,试图对社会风险、网络媒介环境、网民心理、政府行为、环境群体性事件自我特性等五大影响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揭示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生发演变过程中的多方面影响因素与内在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之道。 本研究将分五大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笔者将综合梳理国内外有关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研究、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文章著述,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概念释义、理论阐释等基础性研究,重点是对“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两大核心概念进行解释,以期将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因素置于一个比较明确的范围内进行考察;第三部分在“共时”的角度下以五大影响因素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理论推演,揭示它们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第四部分在“历时”的角度下,将上述影响因素放入浙江宁波环境类群体性事件这一具体事件的网络舆情生成演变过程中,探究其在不同时段的交织作用;第五部分在上述基础上,对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进行对策性的思考,着重在治理主体、治理原则、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