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色素来源(天然黄色素,合成黄色素,合成红色素)和不同色素组合配比对黄羽肉鸡脚胫及皮肤的着色效果,建立色素添加量与脚胫和皮肤着色效果的回归模型,在确定色素最优添加量后以黄羽白脚肉鸡进行验证,对比其与玉米-豆粕-玉米蛋白粉型日粮组及皮大麦-高粱型日粮组间色素沉积及屠宰后脚胫及皮肤色泽变化情况,为家禽生鲜市场提供指导意义。结果表明:(1)10%合成黄色素和2%天然黄色素的不同配比处理对黄羽肉鸡耗料增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色素的添加对黄羽白脚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10%合成黄色素和2%天然黄色素的不同配比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各阶段的脚胫和背部皮肤着色效果(P<0.05),并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着色效果越佳。(3)单一10%合成黄色素对脚胫和皮肤的着色效果不如相应添加量2%天然黄色素的着色效果,要达到玉米豆粕型日粮的脚胫和皮肤着色效果,皮大麦高粱型日粮中需添加2%天然黄色素(1500g/t)和10%合成红色素(50g/t)。(4)不同来源的色素对肉鸡脚胫和皮肤的着色效果也不相同,天然色素比合成色素更能提高着色效果,并且添加一定合成红色素达到的着色效果更佳;从色素添加时间来看,使用21天的着色效果优于使用15天的着色效果。(5)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添加时间10%合成黄色素,2%天然黄色素、10%合成黄色素+合成红色素及2%天然黄色素+合成红色素添加量与脚胫或皮肤着色效果的回归模型,便于根据实际饲料中需要的色素含量确定适宜色素添加量。(6)日粮中添加2%天然黄色素(1500g/t)和10%合成红色素(50g/t)对黄羽白脚肉鸡脚胫和皮肤的着色效果与玉米豆粕型日粮组的着色效果基本相同;(7)屠宰鸡只存放4℃冰箱12天,各组脚胫的着色基本稳定。但是背部的着色到第6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6-12天之内未见有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