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入侵检测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涉及大规模网络的蔓延攻击(widespreadattack)变得更加普遍,着眼于解决此类问题的基于信息共享的协同入侵检测在近几年内逐渐成为入侵检测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结合入侵检测与协同工作两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尝试在入侵检测中引入协同工作的概念与方法,建立了一个协同入侵检测模型。在此模型的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协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型CoIDS,并就入侵检测系统的负载问题设计了一种静态分配与动态调整结合的负载平衡算法。通过与相关工作比较,我们认为本研究的贡献在于: 从研究如何在入侵检测中引入协作着手,建立了一个协同入侵检测模型。通过与相关工作的比较可知:基于该模型构造的协同入侵检测系统的能有效地检测蔓延攻击,能更准确地检测入侵事件,有更好的可伸缩性。协同入侵检测模型将入侵检测划分为四个子过程:数据采集、事件记录提取、事件序列匹配与结论验证。协同入侵检测模型有别于传统入侵检测模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协作服务的支持下,协同入侵检测模型可以综合来自多个主机/网络的数据,可以有效地检测涉及多个主机/网络的蔓延攻击。2、协同入侵检测的每一子过程都可借助于协作服务来完善数据集,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入侵事件。3、通过划分数据采集任务,调节检测组件的负载,在协同入侵检测系统内部进行负载平衡,从而获得更好的可伸缩性。 基于上述检测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协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型CoIDS。在此过程中,基于协作服务实现了CoIDS内部的负载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负载承受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防范针对CoIDS自身的DoS攻击。 在上述检测模型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其协作机制,总结了在CSCW支持下的协同入侵检测相对于传统入侵检测的改进,指出为了支持协同入侵检测需要改进CSCW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在此过程中,详细分析了CSCW用于协同入侵检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CSCW更好地应用于安全领域,从而扩展了CSCW的应用领域。
其他文献
文章的主要工作围绕着如何精心构造一个面向大规模油藏数值模拟的并行模拟器来进行.为此,对线性问题的高效预处理求解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求解非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无线MESH网络,它结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功耗小等特点。作为新兴的智能控制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
基于配特里(Petri)网的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分析理论与技术近年来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非实时的复杂系统或者实时的简单系统,而Petri网
该文围绕网络视频传输和网络视频的组播管理两个问题,首先介绍了第三层交换技术,通过对第三层交换技术和传统路由技术的比较,提出了"基于第三层交换的视频传输"的设计思想;然
随着航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航天软件的规模更大,更复杂,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而数值型运行时错误(Run-time Errors)在实际应用中是影响航天软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运行时错误
网络考试系统(WebExam)是发挥网络优势开发的网上考试软件,具有模板控制、组卷灵活、Web网上考试、网上查分、自动评分和手工改卷相结合等优点.系统的开发过程是按照了国际上
该文提出的基于Agent和遗传算法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采用Agent来收集各种数据,然后把数据传输给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把分析的结果送到用户界面,以供管理员立即采取措
近几年来,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监控、道路监控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数字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视频数据采集设备逐渐向网络化和高清化转变,相应的用于视频流存储的后端监
该文结合领域工程与系统开发的实践,进行了领域应用变化性控制机理与技术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归纳并总结了领域应用变化性的五个维度(组织机构,数据,功能,过程和实现技术),分
该课题依托于十五863项目"多兵种武器平台级分布式虚拟战术综合演练场",属于环境效果的建模与绘制部分.该部分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手段对虚拟环境中的物体、现象进行建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