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古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太田辰夫认为:“中古时期是古代汉语的质变期”。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对中古汉语研究的逐渐深入,成书于六世纪中叶的《洛阳伽蓝记》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杨街之所著。作者分别从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个区域对京师洛阳所有的佛教寺庙的兴衰荣辱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记录与描述,叙事详赡,文笔流畅。作为一部反映一个时期、一种宗教、一个王朝兴衰荣辱的历史文学著作,这部书的主要价值在历史学、佛学和文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体例绝为明晰,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可与郦道元《水经注》肩随。”周祖谟先生也赞其“叙事简括,文笔隽秀”。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在语言学方面的价值。《洛阳伽蓝记》全书口语色彩鲜明,极具时代特色,大量出现的新词新义以及常用词的变迁交替现象都证明了其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乃至整个汉语词汇史研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本论文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了《洛阳伽蓝记》的作者及其版本情况、《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的概况以及进行《洛阳伽蓝记》同义词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第二章,同义词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主要从同义词的界定、构组、辨析三个方面对同义词研究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一些探讨,进而提出本文所采取的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第三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洛阳伽蓝记》同义词辨析。对《洛阳伽蓝记》中出现的名词同义词、动词同义词、形容词同义词和副词同义词进行具体的构组和辨析。第四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借鉴前辈时贤对同义词产生原因和途径的研究成果,结合《洛阳伽蓝记》同义词辨释过程中的思考,尝试着对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进行归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