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百年来,各国的汇率制度安排一直都处在变换之中,没有一个国家始终采取一种固定的汇率制度,但是不同国家的汇率制度转换有快慢之分。每一次战争的爆发都会导致整个世界的汇率制度体系进行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战和二战分别使得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在此之后,浮动汇率制渐渐成为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安排,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实际上采取的仍是与硬货币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另一些国家则在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之间进行尝试和探索,从而出现了软钉住汇率制度,即中间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市场化也是近些年我国讨论较热烈的一个话题。2015年的“811汇改”是央行推行汇率制度市场化的一次尝试,即实行汇率制度由类爬行安排到浮动汇率制。但是,这次尝试仅实行了三天便以失败而告终,央行提出了新的中间价决定机制。在此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我国的汇率制度已经可以实现自由浮动的呼声。很多经济学家也对我国汇率制度是否能够完全浮动进行过讨论。但是得出的结论基本都为否。本文将从汇率制度影响因素的角度对我国汇率制度选择问题进行讨论。本文收集了 155个国家(其中包括101个发展中国家、25个新兴市场国家、29个发达国家)1980—2014年各国汇率制度的面板数据,利用IIzetzki、Reinhart和Rogaff(2019)汇率制度分类方法以及MICI公司对国家类型的分类,将国家类型和汇率制度分别分为三类。使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国家汇率制度的生存期。具体而言,首先,利用Kaplan-Meier法(乘积极限法)分组绘制出不同汇率制度的生存曲线,从整体上判断不同汇率制度的生存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利用Nelson-Aalen累计风险模型以及Smooth基线风险模型对不同类型国家汇率制度生存期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利用带时依变量的Cox 比例分析回归模型对影响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类型国家钉住及浮动汇率制度生存期存在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对汇率制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中间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影响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是不同的。具体而言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发展程度国家浮动汇率制的生存期不同。发达国家浮动汇率制生存期最长,发展中国家次之,新兴市场国家浮动汇率制度生存期最短。(2)不同发展程度国家浮动汇率制生存期决定因素不同。当一国的汇率制度安排与其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时,对该汇率制度安排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汇率制度生存期风险更高,汇率制度生存期更短。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浮动汇率生存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最多。(3)贸易开放度对所有类型国家浮动汇率制度生存期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而且当其它因素固定,贸易开放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退出浮动汇率制的风险将会增加很多。(4)时依协变量相较于对应的非时依协变量参数值较小。所以,若在估计汇率制度生存期时没有进行比例风险假定检验,直接使用Cox模型进行分析,会夸大一些因素对汇率制度生存期的影响。(5)当一国选择不同汇率制度安排时,同一因素对汇率制度生存期的影响是不同的,作用方向也可能相反。(6)我国的经济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较高,经济高度依赖出口,且资本项目没有实现完全兑换。所以,我国现在还不适宜采用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需要逐步实现汇率制度的完全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