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人研究李白的诗歌艺术主要以乐府和七绝两种体裁的作品为主。然而,李白的创作才华并不限于乐府和七绝,他还是历代五绝作者中名篇最多的诗人。这些五绝自身的审美价值决定了它们所具有的研究价值。 历代研究者多注重对五、七绝“同”的研究而忽视对它们之间“异”的研究,这对绝句艺术的研究来说是不全面的。诗歌从五言向七言发展可以说是诗歌创作在逐渐走向艺术化的过程中对节奏的自然选择。五绝作为五言诗的一种,抒情发式上有五言古诗的质朴、庄重,节奏上又还带着四言的短促、持重,所以具有古拙的特点,而七绝则由于音节的优势而容易形成悠扬隽永的特色,这是五、七绝在艺术特质上的基本差异。但是,“含蓄无尽”作为古人品赏绝句的的艺术规范和审美标准,是没有五、七言之分的。在这一要求下,五绝和七绝创作难度的差异就更为明显。汉字是音、形、义三体合一的文字体系,其中表音和表义的功能对诗歌创作影响较大。七绝每句比五绝多出两个字,实际上为全诗的写作提供了更大的语言组织空间,五绝相对七绝而言则在叙事抒情上要受到更多的限制。所以,五绝和七绝尽管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创作起来还是存在难易之分的。古人虽然早已注意到五绝在诸种诗体中的创作难度,但他们对五绝创作“难”的解释都没有追溯到汉语语言本身的特殊性这一根源上来。从这一角度体会后人对李白五绝的评价,更感到李白五绝不仅能够白成一家,而且能够达到含蓄不尽的阅读效果。选择李白的五绝作为研究对象,无论对李白个人诗歌艺术的研究还是对五绝诗歌艺术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李白五绝现存86首,题材多样,在“情真”、“调古”的基础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一是含蓄。为了达到含蓄的效果,诗人使用了多种避免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如使用联想、采取反问句式和运用典故。二是清新。对李白的五绝来说,清新之感主要来自诗歌语言的通俗晓畅以及诗歌情趣的高雅淡泊。三是豪放。五绝本来并不适合表现豪放的风格,但在同体裁的作品中还是显出豪放的气势。这种豪放首先体现在诗歌内容上。李白五绝有19首是以醉酒为题材的,这一题材虽然不是从李白开始,但是和阮籍、陶渊明、王绩等同样爱写酒写醉的诗人相比,李白所写的这类五绝本身并不蕴含过深的哲学意义,甚至饮酒的目的就是展示行为的清狂,所以在他笔下就体现出一种豪脱、狂放之气。正是因为个性狂放,才能在极短的篇幅中创作出一些夸张大胆、想象奇特,具有典型豪放风格的五绝。 李白五绝的创作风貌是多姿多彩的,他的创作成就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歌意境的创造。李白善于在有限的篇幅中将意境所蕴含的空间感、画面感和言外之韵水乳交融。在这类作品中,明门、飞鸟、白云等意象的运用作用巨大,为他五绝意境的形成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二是诗歌语言的立体化。与历代同类作品相比,李白五绝大量使用有利于迅速立体化而且贴近日常生活的物质名词和色彩词,阅读时极易引起画面感,因此在语言的立体化程度上达到了较高层次。三是诗歌立意的独特。诗歌立意作为待人对生活中各种情绪和经验的提炼,往往最能显示诗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刻程度。李白五绝的立意非常特别,有的深刻,有的巧妙,表现出一个敏感的诗人不可模仿的艺术感受力。 李白的五绝创作充分开掘了汉语这种“最富有诗意”的语言的长处,其成就的获得与他善于学习前人五绝创作的表现句式和艺术构思是分不开的。由于李白能够在继承前人遗产的基础上加以融会贯通,所以能兼取众人之长而出“一己之精神面目”,可以说,他的五绝创作不仅代表了南北朝以后文人五绝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而且大大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表现艺术,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