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xu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体制、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回顾了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影响因素和现阶段转移的特征,评价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点方面的影响。探讨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本研究首先从宏观上回顾了国外的关于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然后从微观上描述了在二元经济结构社会向市场化改革中,由工资率差异引导下的劳动力自由流动所包含的福利效应的变化。从理论上得出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选择和必然现象;接着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从改革开放前的在计划经济政策的压制下的劳动力几乎不流动,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的逐渐形成和流动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接着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贡献,肯定了我国近20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最后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征,并针对这些提出了一些政策性措施和建设性方案。 本研究的结论有助于为我国政府制定重大的战略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依据,从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来看,政府所需要决策的已经不是是否允许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是如何加大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使农村劳动力既能快速大量的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又能够在政府的指导下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转移秩序,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为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良好环境,最大程度地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目标。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其他文献
在科技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和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今天,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自己的优势,必须专注于构建和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交通工具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由于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数目也在逐年上升,2003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措施的相继实施,以及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举措的推进,使得我国钢铁制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虽
规模经济问题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发展畜牧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的问题;尤其是畜牧业发展进入第三个阶段以后
我国的软包装工业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由广东罐头厂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在国内率先引进了一套瑞典利乐包装有限公司的复合纸砖型无菌包装设备,用来包装甘蔗汁、果汁、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强劲的发展,中国电力行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电力需求与电力供应之间的供需缺口逐渐加大。2004年全国电力缺口3500 万千瓦左右,电量缺口60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