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体制、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回顾了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影响因素和现阶段转移的特征,评价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点方面的影响。探讨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本研究首先从宏观上回顾了国外的关于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然后从微观上描述了在二元经济结构社会向市场化改革中,由工资率差异引导下的劳动力自由流动所包含的福利效应的变化。从理论上得出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选择和必然现象;接着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从改革开放前的在计划经济政策的压制下的劳动力几乎不流动,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的逐渐形成和流动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接着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贡献,肯定了我国近20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最后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征,并针对这些提出了一些政策性措施和建设性方案。 本研究的结论有助于为我国政府制定重大的战略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依据,从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来看,政府所需要决策的已经不是是否允许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是如何加大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使农村劳动力既能快速大量的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又能够在政府的指导下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的转移秩序,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为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良好环境,最大程度地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目标。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