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无论是被看作一种历史范畴、一种社会范畴,或者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和论述策略,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所引起的言说和论争是纷繁复杂的。后现代难以获得理论上的共识,所以人们转向研究某种能够体现后现代特征的、有广泛性和持续性的载体。影视剧正是这样的一种载体,作为一种活跃的艺术样式,它总是能够敏感地捕捉到同时代的新事物、新现象,并形象地反映出来。后现代使得影视文本、具体创作手法和影视观念,以及影视文化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本文从后现代理论梳理、后现代影视作品的两种气质的分析、后现代影视剧的精神内核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对后现代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对后现代的特点加以阐述,并介绍了后现代影视剧的历史沿革。第二章分别对后现代影片中体现出来的先锋性和大众化特质加以分析,其中,先锋性讲述又分为主体的失落、时代的错位和历史的陌生化三种内在的思维方式,大众化分为穿越类、戏仿性和游戏化三种外在的表述方式。第三章对后现代影视剧所指称的文化内核加以分析,在先锋性的质疑和大众化的消解之后,是中国后现代影视剧的现实性回归。 本文将焦点放置于1990年以来具有典型后现代特质的电影电视剧加以考察,并发现它们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一种是先锋性气质,另一种是大众化气质,继而发现,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孕育出色彩纷呈的影视艺术的同时,后现代影视艺术又回过头来加剧着中国当代文化中反叛、琐碎、平面、娱乐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