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性与大众化——论1990年以来中国内地后现代影视剧的两种气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1827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无论是被看作一种历史范畴、一种社会范畴,或者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和论述策略,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所引起的言说和论争是纷繁复杂的。后现代难以获得理论上的共识,所以人们转向研究某种能够体现后现代特征的、有广泛性和持续性的载体。影视剧正是这样的一种载体,作为一种活跃的艺术样式,它总是能够敏感地捕捉到同时代的新事物、新现象,并形象地反映出来。后现代使得影视文本、具体创作手法和影视观念,以及影视文化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本文从后现代理论梳理、后现代影视作品的两种气质的分析、后现代影视剧的精神内核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对后现代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对后现代的特点加以阐述,并介绍了后现代影视剧的历史沿革。第二章分别对后现代影片中体现出来的先锋性和大众化特质加以分析,其中,先锋性讲述又分为主体的失落、时代的错位和历史的陌生化三种内在的思维方式,大众化分为穿越类、戏仿性和游戏化三种外在的表述方式。第三章对后现代影视剧所指称的文化内核加以分析,在先锋性的质疑和大众化的消解之后,是中国后现代影视剧的现实性回归。  本文将焦点放置于1990年以来具有典型后现代特质的电影电视剧加以考察,并发现它们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一种是先锋性气质,另一种是大众化气质,继而发现,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孕育出色彩纷呈的影视艺术的同时,后现代影视艺术又回过头来加剧着中国当代文化中反叛、琐碎、平面、娱乐的走向。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女性与传播”的研究背景,运用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研究,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改革开放至今《河北日报》头版中的女性新闻图片报道做一个梳理,分析不同时间
互联网时代产生新的思考模式和生产方式,这些都不断冲击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此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在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2012年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在
村落研究是我国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此著述颇多。“媒介与村落”是其中的一个研究视角,它综合了传播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2013年是汶川大地震发生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民意表达的新渠道和新平台;与此同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大力冲击,使得报纸在以往的运营模式之外也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
从目前来看,宗教文化的传播似乎是人类最原始、最广泛、最具效果的传播活动。基督教发源于西方,是西方文明的先锋文化核心之一。19世纪以来,基督教文化在亚洲地区得到显著的发展
论文试图考察媒体对加纳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媒体在加纳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媒体在此过程中的参与是复杂的,因此需从理论上来考量它在加纳外交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