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组织存在于人类社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一直发挥着引领社会前进的功能。“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大学屹立千年的核心价值所在。维护大学组织的反思、批判和独立判断品格,尊重学术自由、遵守学术规范、按照有利于知识创新的逻辑发展大学,既是我国大学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生存根本。本研究立足于高等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视角和框架,在明确界定权力、学术权力、大学学术权力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和场域与文化资本理论解释大学组织中学术权力的生成与实践逻辑。系统阐述了大学的制度的“知识——权力”特征以及学术权力的结构与功能,立足于我国大学组织学术权力的历史变革和现实状况,提出我国大学组织学术权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构建学术权力主导的大学组织制度。本研究认为,大学是一个知识生产的场域,高深知识是知识场域主要的文化资本,因此大学组织应该以高深知识这一文化资本基础上形成的学术权力为主导;大学制度安排是影响知识与权力发生关系的制度媒介,制度变迁的实质是权力和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即权力的重新界定;西方大学的产生和变革过程中,学术权力一直是大学制度建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政府、市场对大学的影响逐渐增强,学术力量一直是有效制衡的关键;中国大学是移植于西方的舶来品,“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其从一开始就缺乏西方大学的学术精神,大学制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国家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大学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术精神不彰、学术力量薄弱、学术依附于政治,大学脱离了赖以生存的知识逻辑;由谁来制订规则和分配资源,是学术管理中权力博弈的焦点,学术评议机构是学者和教师行使学术权力的重要形式,也是在学术管理中制定规则和分配资源的重要机构;调查显示,当前党政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掌控学术评议机构,学术评议机构成为党政权力的末端,遵循的是权力的逻辑而非学术的逻辑;建构中国现代大学组织制度,首先要确立大学的主体性地位,加强知识权威的理性力量,培育学术独立精神,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其次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逐步实现学术权力的制度化;再次对学术评议机构的人员构成进行严格限制,学术组织充分体现学者利益,并且构建学术权力的制衡机制,防止学术权力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