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中西方都对意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尤其是哲学领域中关于意识的问题一直都是哲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但是,在教育学中以少先队员作为对象的参与意识研究却屈指可数。少先队自建队69年以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并正在起着巨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少先队员在少先队中的发展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自主的,且参与意识正是促进其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内在因素和强大动力。少先队员不是没有群体参与意识,而是其群体参与意识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依据群体动力理论去指导少先队发挥群体的作用,提升少先队员的群体参与意识。本研究选取了X市少先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A、B、C、D、E五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等距抽样方法对1——6年级900名少先队员进行问卷调查,为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对比性,用SPSS17.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问卷依据群体动力理论的四个要素(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沟通)组织编制,本研究也主要讨论这几个要素对少先队员群体参与意识的影响,并根据这四个要素设置了相应的问卷问题。群体压力主要从班主任、辅导员、队干部、同伴群体和家长的影响进行考察;群体凝聚力主要从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群体目标、外部环境、群体内领导方式等方面进行考察;群体决策考察的是群体内领导,比如辅导员老师、小队干部、班干部的影响力;群体沟通考察的是少先队员之间的沟通、少先队员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两个方面。在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本研究界定了参与意识的概念、主体、形成参与意识的三种途径,并根据问卷结果,分析了X市少先队员群体参与意识的现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沟通,亦或少先队员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等,对少先队员在少先队中加入和参与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活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队干部和同伴群体的群体压力较大、群体凝聚力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群体决策受少先队干部和辅导员的影响较大、群体沟通和矛盾逐步呈现等情况。基于群体动力理论视角,本研究通过对影响提升参与意识的四个群体动力理论要素(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群体沟通)分析,提出了提升少先队员群体参与意识的“参与为主”的实践模式。在对此实践模式的实践理念、操作原则、动力要素、工作方法与流程进行把握后,从改变少先队的小队组建形式入手,构建了少先队员在参与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性、主动性,少先队和家庭主要起到辅助作用。模式建构之后,本研究对其现实操作进行了要点分析,主要就是组织教育、自主教育中的启发、引导,实践活动中的放手、不放心,家庭和少先队中的协助、支持,以期更好的发挥少先队员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少先队员的群体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