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法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及其表面标志物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冠心病痰浊证患者用化浊法(化浊方)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单核细胞亚群 CD14++CD16-(Mo1)、CD4++CD16+(Mo2)与 CD4+CD16+(Mo3)及其表面标志物TLR4的表达水平,探讨化浊法(化浊方)治疗冠心病痰浊证的临床效果,探讨化浊法(化浊方)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及其表面标志物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化浊法(化浊方)治疗冠心病(痰浊证)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冠心病(中医证型为痰浊证)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西医治疗组)采用传统的西医标准化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扩冠、调脂、降低心肌氧耗等;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浊方(瓜蒌、枳实、厚朴、茯苓、陈皮等组成)治疗,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随证加减用药。治疗周期均为2周,在治疗前后选用中医证候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单核细胞亚群(Mo1、Mo2、Mo3)及其表面标志物TLR4表达水平等指标共同评价治疗效果。另收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的单核细胞亚群(Mo1、Mo2、Mo3)及其表面标志物TLR4表达水平。结果:1、一般情况:在治疗前后的随访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名,共30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对照组脱落2名,共30名患者完成本项研究。健康组30例,最终90例完成本次临床研究。健康组与疾病组的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吸烟、饮酒、高血压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危险因素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积分: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治疗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为86.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西雅图心绞痛量表(PL、AS、AF、TS、DS)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的D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所有西雅图心绞痛量表(PL、AS、AF、TS、DS)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4、单核细胞亚群及表面标志物TLR4:疾病组与健康组:疾病组60例患者的单核细胞亚群Mo2占比、TLR4在Mo2、Mo3的表达值均较健康组30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30例的Mo3占比高于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Mo1占比、TLR4在Mo1的表达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三项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LR4在三项单核细胞亚群表达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治疗组的TLR4在单核细胞亚群Mo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LR4在单核细胞亚群Mo1、Mo3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对比: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的单核细胞亚群Mo2占比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单核细胞亚群Mo2占比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单核细胞亚群Mol、Mo3的占比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比,对照组与治疗组的TLR4在单核细胞亚群Mo2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的TLR4在单核细胞亚群Mo1、Mo3的表达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用化浊法(化浊方)治疗冠心病痰浊证患者,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确切疗效。2、在化浊法(化浊方)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反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安全性良好。3、冠心病痰浊证患者的单核细胞亚群CD14++CD16+占比、TLR4在CD14++CD16+的表达均高于健康者,冠心病痰浊证的形成可能与CD14++CD16+占比及TLR4在CD14++CD16+上的表达上调有相关联系。4、化浊法(化浊方)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痰浊证患者的单核细胞亚群CD14++CD16+及其表面标志物TLR4的表达水平,其治疗显效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免疫因子、调节免疫功能相关。
其他文献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很难自愈的精神类疾病,是大脑内部出现问题,但是在早期时很难意识到。其典型病症包括逃避现实、缺乏快感、缺少动机和自杀想法。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相应地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这也导致了抑郁症发病率的极速增高。目前,抑郁症真正的发病机制不详,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炎性物质的不断积累被认为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抑郁病人和抑郁模型鼠大脑中,炎症水平都
文拉法辛(VEN)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线临床药物之一,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威胁生命的血清素综合症。另外褪黑素(MT)可以改善抑郁行为。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利血平急性处理斑马鱼20分钟,使其产生抑郁行为,探讨文拉法辛和褪黑素联合治疗斑马鱼7天后的抗抑郁效果。我们通过新型水缸试验测试了成年斑马鱼的抑郁行为,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评估了斑马鱼大脑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联合雷火灸神阙穴对顽固性面瘫伴焦虑状态患者面神经功能及其焦虑症状的评分变化,探讨针刺联合雷火灸神阙穴对顽固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焦虑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面瘫伴焦虑状态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例顽固性面瘫伴焦虑状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针刺取穴:患侧阳白、太阳、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牵正,气海,双侧合谷、足三里;百会
抗体药物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部分,它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纳米抗体药物更是凭借着自身分子小,穿透力强的性质得到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青睐。针对抗体的筛选手段主要依靠靶点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目前主要有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等技术,在筛选特异性抗体时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筛选技术获得的抗体往往还需要再进行额外的亲和力成熟,才能获得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而亲和力成熟的步骤费时费力,因此我们希望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是临床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引起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急慢性感染。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的主要方法,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其感染难以治愈且容易出现反复性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有三种耐药性机制,分别为固有性耐药机制,获得性耐药机制和适应性耐药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当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一种能够产生杀虫晶体蛋白的革兰氏阳性菌。Bt来源的微生物杀虫剂现在已经在世界范围上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但是在野外条件下由于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Bt杀虫剂会迅速失去生物活性。黑色素能够作为光保护剂来提高Bt抗紫外的能力,因此获得一株可以高产黑色素的Bt菌株用来保护杀虫晶体蛋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在大多数Bt菌
目的:观察“刘氏骨伤”理筋手法治疗单纯性髌股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PF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初步发掘“刘氏骨伤”理筋手法治疗PFOA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PFOA患者分为三组:A组20例,单纯采用股四头肌抗阻训练;B组20例,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联合股四头肌抗阻训练;C组20例,采用“刘氏骨伤”理筋手法联合股四头肌抗阻训练,连续治疗3周。分别观察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英汉语言交际问题,英汉语言结构特点、使用方式、历史背景的不同,在实际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问题。基于此,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着手,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差别以及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帮助交际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英汉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青花菜素有“蔬菜皇冠”美誉,是我国常见大宗蔬菜种类之一,营养价值丰富。植物花器官建成及发育的遗传基础及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近年来植物学领域研究热点。已有研究表明AP1、CAL在拟南芥蕾球性状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但AP1、CAL类基因在青花菜中功能尚不明确,青花菜花球特殊蕾球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一直未被阐释。基于此,本研究对青花菜中BolAP1 A及BolCAL 2S进行了克隆、表达特征及功能探究。相关
自然资源中以木质纤维素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在地球上大量存在,然而木质素的去除是利用纤维素这一资源最关键的一步。木质素的存在限制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可利用性,导致其水解效率和可利用率降低。若进行预处理去除或修饰木质素则可以促进木质纤维素的分解。木质素降解真菌可以相对高效地降解木质素,其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在生物前处理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木质素降解菌之一的白腐真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