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L对lasI/rhlI双缺失突变铜绿假单胞菌接合反应的影响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wangsea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是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在临床分离的非发酵病原菌中,PA检出率高,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在抗生素选择压力的胁迫下,耐药基因水平转移速度加快是导致今天细菌耐药严峻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证明 Ti质粒在根癌土壤杆菌接合转移过程中受到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即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ated homoserine lactones, HSL)的调控,然而,HSL对PA接合反应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分三部分研究:1.通过绘制PAO1和PA-△lasI/rhlI的生长曲线掌握细菌的生长情况。2.构建能在铜绿假单胞菌(PA)与大肠埃希氏菌(E.coli)间进行接合转移的质粒。3.通过外源性加入 HSL(3-oxo-C12-HSL、C4-HSL),观察HSL对E.coli与PA-△lasI/rhlI接合反应的影响。  方法:  1.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浓度,绘出生长曲线。2.通过NCBI blastn程序分析质粒pCVD442接合反应起始序列oriT,PCR扩增oriT后插入pMD18-T,再将pMD18-oriT转化到E.coliDH5α中,经酶切、测序验证后用SmaⅠ和HindIII双酶切,亚克隆至质粒pUCP24中,获得重组质粒pUCP24T,将pUCP24T转化到E.coli SM10λpir后,研究pUCP24T从E.coli到PA的接合频率和质粒稳定性。3.在E.coliSM10λpir(pUCP24T)与PA-△lasI/rhlI接合反应体系中,加入外源性HSL进行接合反应的研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出接合反应频率。  结果:  1.生长曲线显示随时间增加,野生型菌株PAO1和双基因缺失型菌株PA-△lasI/rhlI增殖能力相当。2.成功构建pUCP24T重组质粒,在E.coli和PA的接合实验中, E.coliSM10λpir(pUCP24T)-PAO1共培养2h的平均接合频率为3.588×10-2,按12h培养一代,连续9代,一共培养108h后,抗生素压力下质粒保存率为98.29%,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质粒保存率为21.76%。3.在E.coliSM10λpir(pUCP24T)与PA-△lasI/rhlI接合反应体系中,不加HSL、分别加入5μmol/L、10μmol/L、20μmol/L的C4-HSL,计算得到接合频率分别为0.00315±0.00109、0.00360±0.00054、0.00216±0.00039和0.00220±0.00091;在E.coliSM10λpir(pUCP24T)与PA-△lasI/rhlI接合反应体系中,不加HSL、分别加入1μmol/L、5μmol/L、10μmol/L的3-oxo-C12-HSL,计算出接合频率分别为0.00131±0.00035、0.00187±0.00054、0.00143±0.00017和0.00109±0.00025;在E.coliSM10λpir(pUCP24T)与PA-△lasI/rhlI接合反应体系中,不加HSL、分别加入1μmol/L的3-oxo-C12-HSL、5μmol/L的C4-HSL、1μmol/L3-oxo-C12-HSL+5μmol/L C4-HSL,计算出接合频率分别为0.01038±0.00154、0.00988±0.00320、0.00601±0.00375和0.00247±0.00066。  结论:  1.生长曲线表明lasI/rhlI基因缺失对PA的增殖能力没有影响。2.成功构建高接合效率的接合转移质粒 pUCP24T。3.3-oxo-C12-HSL与 C4-HSL的加入对 PA-△lasI/rhlI接合反应有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