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量效应作为股市中投资策略的研究热点,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王志强等人在2006年11月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投资同时具有大公司、高价和低换手率的股票的投资组合可以获得比较显著的动量效应,而且其在统计上是比较显著的。考虑到该研究结论仅仅是利用了排序后选取的等权重组合来进行研究,并没有考虑到通过调整权重等因素来通过改进投资策略来增加收益。更重要的是,在后来的国外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在建立投资组合的同时,我们没有考虑交易中伴随产生的价格冲击成本,这个因素有可能夸大了动量效应的收益。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有理由认为,有必要重新调整投资策略,来考查改进的投资策略是否具有更大的盈利性;同时,把价格冲击成本进入到计算净收益的过程中来,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的反映了动量收益的存在性和置信度。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性加权投资组合(LW)的确能够获得比以往研究中广泛使用的等权重组合(EW)更好的收益,即使在价格冲击成本调整后仍然如如此;但其收益表现却一直弱于市值加权投资组合(VW)的收益表现,这个结果是和国外成熟市场的研究结果是相反的。本文的具体结构是这样安排的: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选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背景,接下来对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成果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然后重点讨论了本文研究方法的来源和计算过程,最后引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样本数据的选取和研究方法的确定。本文以深沪两市从1991年七月到2005年12月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的来源是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开发的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首先在全部股票样本中选取同时具有大公司高价低换手率的股票建立另一个样本。对这两个样本同时进行分析,从1991年七月开始,根据它们在过去J个月的平均月度收益率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名,将排名前10%的股票做成一个组合,称为赢者组合;将排名后10%的股票做成一个组合,称为输者组合。因为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卖空输者组合可能会对价格冲击成本带来异常性的波动影响,我们所研究的范围仅仅是买入赢者组合所获得的收益,对于卖出输者组合带来的收益不加研究。然后介绍了流动性加权投资组合的建立方法。在投资组合权重上,分别选取等权重(EW),市值加权(VW),流动性加权(LW)和市值加权与流动性加权的组合((VW+LW)/2)来分别考查动量收益。利用基于J个月形成期,K个月持有观察期的投资策略来考查十六种时期策略下不同投资组合建立方法的收益情况。第三部分:实证分析的结果,其中包括全部股票样本和大公司高价低换手率样本的实证分析的结果,也就是四种投资方法在十六个(J,K)时期策略下的结果和比较。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中国股市中应用流动性投资策略(LW)获得的收益弱于市值加权投资组合(VW)的收益。却均好于等权重加权投资组合(EW)的结果。结论就是流动性投资策略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不具有适用性,而市值加权具有比较大的应用性。第四部分:通过观察在第三部分的实证结果后,对其进行分析,我们探求和解释了在国外成熟股票市场上应用性良好的流动性投资策略的在我国股市表现不好的原因和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