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极大的增强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在经济转型的攻关时期,前期宽松的环境管理制度短板效应凸显,严格的环境规制又会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在“遵循成本说”与“创新补偿说”的悖论之下,厘清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设计有效合理的环境规制体系以实现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讨论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因此在理论界定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路径两个方面达成研究目标。具体工作及结论如下: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熵权法从持续性、创新性、协调性、绿色化、开放化与共享化六个方面构建了包含43项变量的指标体系,测度了2006-2018年全国及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1)从要素投入、工业化、城镇化到技术创新,长江经济带增长驱动力不断升级,经济发展稳中求进;(2)环境规制强度随污染的扩大而加强,规制工具逐渐多元化;(3)样本期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中上游增速明显高于下游,区域差距逐渐缩小。关于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增长间的关系及其影响路径,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检验,设立多种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2006-2017年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占主导地位;(2)不同空间矩阵下,环境规制间接影响基本与直接影响方向一致,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3)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路径不同,“遵循成本说”与“创新补偿说”在不同的环境规制类型或不同空间矩阵的影响路径下并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5点政策建议:(1)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长江经济带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利用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污染产业的识别作用,严格监管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转移,配合污染治理及创新补贴实现污染产业在转移中升级;(3)市场调控型环境规制的效果依赖于有效的市场机制,完善市场机制有助于发挥该类环境规制吸引外资及激励技术创新;(4)利用现在信息技术有效连通公众与责任部门,实现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由量到质的转换;(5)进一步利用地区之间地理与经济联系,加强环境规制区域协作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