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治理理念的推进,公众参与教育改革的话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针对这一情状,我国已经在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两个方面给予了很多关注,然而公众在教育改革中的实际参与状况及其相应的效果却仍然不尽如人意。其中,较为明显的表现是公众的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低、参与效果不显著。这种状况可以通过考察公众参与的具体实践进行归因,特别是可以在针对国外较为典型的公众参与并成功影响教育改革的现实案例进行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之上总结经验和教训。正因如此,本研究将以奥巴马时期美国公众对标准化教育改革的批判及其影响为研究对象,凭借"公共领域"的理论视角,通过考察其中一系列的现实案例,揭示公众有效参与的原因,力求为推动我国公众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提供参考。就研究内容和框架而言,除结语之外,本研究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从研究问题的产生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选择的依据、当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整体设想和框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接着,本研究将会在第二章梳理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标准化教育改革的进程,并在此基础之上解释标准化教育改革为何造成公众的怨声载道。之后,研究的主体部分将依据公众参与规模的大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选择案例展现公众是如何通过公共领域对标准化教育改革进行批判的。这便构成了本研究的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具体而言:第三章将会考察批判共同核心标准的公共舆论的形成过程,展现广泛的公众群体如何通过《教育周刊》这份在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教育类报纸针对共同核心标准的制定过程、基本性质、具体内容以及实施状况等问题表达自己的批判态度。第四章将会聚焦为反抗标准化测试而组建的草根组织,展现这些组织是如何通过Facebook这一网络社交平台建立起来并进行斗争,进而开展了极具影响力的"选择退出"运动。第五章将会关注戴安·拉维奇这位在美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展现她如何从最开始作为标准化教育改革的支持者转而走上了批判的道路。借助于各种公共领域形式,她只身一人通过公开出版畅销书籍、发表评论以及博客论战等方式对标准化教育改革中的市场逻辑进行话语斗争并且支持其他公众的反抗实践。本研究的第六章将展现公众于奥巴马时期通过公共领域所进行的各种批判言论和反抗运动对美国标准化教育改革造成的影响,以此反映出公众参与的成效。从"测试行动计划"对标准化测试的重新规范、《每个学生成功法案》对标准化教育改革的全面反思、以及特朗普总统决意废除共同核心标准等几个方面证明美国标准化教育改革的转向趋势。最后,在第七章当中,本研究将在对美国公众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进行检视的基础之上反观我国的教育现实,从推进我国公众参与教育改革的可能策略和教育部门应对公众参与行为的应有举措两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具体而言,本研究认为,公众参与的实践能力和实践场域是实现公众积极参与教育改革的重要保证。首先,我国的学校教育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论辩能力的培养。其次,我国应当进一步丰富公共领域的形式,并且保证其在公众参与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此外,为了使公众的参与能够真正对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教育部门也应当对公众的参与实践予以科学合理的应对。一方面,应当逐步完善舆情搜集和分析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的教育诉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引导与规范,在鼓励公众参与的同时警惕"过度参与"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