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整个农民工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代际分化,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了整个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本研究着眼于该群体的农村、城市双重文化经验背景,在继续关注其社会认同、文化适应的基础上扩展到鲜为研究者关注的创造力方面。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方式对于其创造力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文化适应策略中的融合策略在二者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在理论上有较大的意义,在实践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首先,能够从创造力这一新颖的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进行研究;能够揭示社会认同及融合策略与创造力的关系,进而弥补创造力研究的空白。其次,在实践上,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合适的社会认同及采纳更为恰当的文化适应策略提供借鉴;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使社会摒弃长久以来对他们的不良的刻板印象;也为其他跨文化群体的社会适应提供借鉴;也为人们创造力的激发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以烟台、日照、上海、深圳等地的183名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使用社会认同问卷、文化适应策略问卷、创造力测验进行测量,并综合运用t检验、回归分析、偏差矫正百分位的非参数Bootstrap方法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策略在社会认同与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建立三者关系的中介模型。最后分析结果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影响创造力:单一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造力有较强的负向预测作用,双重认同则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2)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影响其文化适应策略:双重认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合策略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单一认同的得分,且双重认同正向预测文化适应策略中的“融合策略”,单一认同负向预测文化适应策略中的“融合策略”。(3)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策略影响其创造力:“融合策略”正向预测创造力。(4)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对创造力产生影响,融合策略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