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伴互评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同伴互评的有效性及教师与学生的态度方面,对于同伴互评的质量研究较少。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由于高考制度的限制,一直不能受到学校与师生的重视,所以给信息技术课程分配的课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少,学生在课后并不重视其作业,所以在信息技术的上课过程中需要分配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与评价,受到课堂时间与教师精力的限制,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反馈,所以需要同伴互评来弥补这一缺陷。同伴互评虽然存在反馈质量不高的情况,但是却能够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反馈,所以对同伴互评质量提升的研究是当务之急。研究重点在于混合学习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提供的同伴互评的质量如何,是否会随着学生的多次练习而产生改变,不同时期各因素对同伴互评质量的影响程度。选取普通高中的高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收集了140名高一学生的基本属性、背景信息、对同伴互评的态度、人际关系和组织方式的数据,通过对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了第1、10、20课时学生提供的同伴互评质量的基本数据。然后经过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前期学生对同伴互评认可度低,在中期有所好转并保持稳定;学生态度会因学生性别、在线学习经历、互评经历以及计算机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变化;通过多次参与同伴互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处理同伴互评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学生性别、交流方式、互评经历与计算机水平会影响学生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在同伴互评前期学生无法很好的适应同伴互评的组织方式,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逐渐适应;组织方式受到学生性别、互评经历与计算机水平的影响;互评质量会随着学生多次练习而有所提高;在不同时期,同伴互评的质量会因学生的性别、交流方式、互评经历与计算机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学生态度正向影响互评质量,人际关系与组织方式反向影响互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