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高科技、高收益、高风险为特征的创业板市场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开市时间不长却频繁创下股价和市盈率的新高,但是在业绩持久性上却屡屡变脸,究其原因是上市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导致了业绩变脸的发生。综合前人的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不仅有宏观上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还有微观上的业务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审计风险等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由于业务独立性的问题失去过会资格,业务独立性的审核逐渐被重视。本文基于上市公司业务独立性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上市公司风险一业务依赖性风险,它属于业务独立性范畴,又不等同于业务独立性。本文从创业板市场个体的角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这种个体风险进行研究。业务依赖性风险基于业务独立性风险范围内,描述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否与某一单一因素联系过密的一种状态:当这种联系在合理范围内,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突出的一种体现,会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当这种联系超出了合理范围,便会给上市公司带来风险,阻碍上市公司的正常发展。具有业务依赖性风险的上市公司普遍体现出三个特征:第一,依赖型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大;第二,依赖性业务可持续性欠缺;第三,与垄断性企业和垄断性事物关联大。由此导致的可能不良后果有四个:第一,有业务依赖性风险的上市公司业务极易被替代;第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三,使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被质疑;第四,使投资者容易被误导。在提出风险观点之后,本文选取了一些典型指标,找到上市公司连续几年的经营数据,从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业绩和市场对上市公司风险的认可方面对业务依赖性风险进行了具体测度。经过测算,发现在经营业绩方面,业务依赖性风险并未在短时间内显现,而市场对业务依赖性风险的认知开始有了反应,只是短时间内并不显著。接下来本文又对业务依赖性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在不同条件下影响业务依赖性风险的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业务依赖性风险管理和对策,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宏观方面包括创业板发审制度的改革、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完善和风险揭示的必要性。微观方面包括合理规划企业主营业务的占比、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重视企业的内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