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动态抓取系统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基于视觉的机器人技术被普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在视觉引导下,机器人能够对生产线上工件进行柔性自适应抓取分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需求。为提高生产线分拣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本课题开发了一套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动态抓取系统,能有效解决生产线中动态自适应抓取难题,对促进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对机器人系统、视觉系统和传送系统相关硬件进行选型和设计,并能够支持多种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对工业相机内外参进行标定和消除畸变,完成了机器人坐标系、相机坐标系和传送带坐标系之间的坐标系标定,建立起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为下一步准确抓取奠定了基础。通过相机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边缘检测、轮廓提取等,对目标工件轮廓进行有效识别,完成了对轮廓最小包围矩阵的提取,从而获得每个目标工件的形心位置和姿态角度。设计了一种基于时间和位置的图像去重算法有效去除多帧图像中拍摄的重复目标物体,防止多次将同一目标传入到抓取队列,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设计了传送带动态速度检测算法,能实时获取工件在传送带上的位置信息;设计了动态跟踪策略与工件姿态自适应抓取算法,以实现机器人动态跟踪工件,自动调节末端执行机构姿态进行抓取,机器人在抓取过程中采用S型曲线加减速算法并使用门字型路径优化运动轨迹,保证了运动的稳定性。搭建机器人动态抓取系统硬件和软件测试平台,对传送带上运动的工件进行抓取,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能够准确、稳定地对工件进行自适应动态跟踪抓取,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晶体材料大量应用于IC制造业、半导体照明、移动通讯等重要领域,晶圆衬底的需求量日趋增长。电镀金刚石线锯切片效率及磨粒把持强度较高,大量应用于晶体材料的切片加工。目前,晶圆衬底向薄片化、大尺寸发展,减少晶体切片加工的锯缝损耗,提升晶体材料的利用率,是有效降低晶圆衬底制造成本的途径之一。但是,晶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尺寸有较大差异,为保证晶体切片加工的效率及精度,需要确定适当的金刚石线锯及切片工艺。本文研
控制棒驱动机构(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CRDM)是反应堆内的核心部件,CRDM的可靠性决定了反应堆的安全性,为保障核反应堆安全运行,对CRDM进行有效监测是极为必要的。正常状态下,CRDM通过三组线圈电流的交替作用来实现控制棒的步进运动。当检测到线圈电流出现异常时,意味着CRDM运动失效,更严重时可能导致控制棒意外掉棒。针对CRDM线圈电流变化能有效反应CRDM运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通过综述健康信息素养相关研究,阐述健康信息素养的基本含义及分析相关概念的异同、不同年龄人群健康信息素养的水平及影响因素等,为制定全民健康信息素养提升机制提供参考,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方法/过程]通过搜集相关文献,综述健康信息素养定义、用户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评述和讨论已有研究。[结果/结论]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在用户有效利用健康信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用户健康
钢制导轨是机床导轨中应用最广泛的导轨材料之一,具有成本低、承载大、刚度好等优点,但也存在摩擦系数大、易磨损等缺点,在导轨运动过程中,导轨表面摩擦会产生磨损,随着时间的累积会导致机床导轨磨损严重从而缩短了使用寿命。仿生学与表面织构化技术的结合为提高导轨减摩抗磨特性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基于微织构产生流体动压效应的能力,通过仿真设计了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微织构,接着优化激光加工参数在上导轨表面加工了与仿真
以河南省终端消费为例,利用LDMI因素分解法对碳排放驱动力进行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构建县域降尺度碳排放估算模型,对全省县域碳排放时空分布与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能源强度为碳排放增长最主要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增长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产业占比、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总量解释作用最为明显;从空间分布来看,全省碳排放量中北部高,南部低,整体处于下降趋势,且碳排放和排放强度的差异性逐年降
目前,以潜航器为代表的水中运行设备正朝着复杂化、紧凑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潜航器内部设备的振动日益影响潜航器的综合性能,针对振源设备的减振技术直接制约了潜航器的发展水平,因此研究为潜航器内部振源设备减振的隔振系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5294)和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JCYJ20190812170811682)的支持下,对某潜航器动力舱段内主要动力装备进行
模具加工是目前我国现代制造业和企业模具生产的主要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设备。模具成型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节约生产成本以及能源和重要原材料。H13钢(相当于国产4Cr5MoSiV1钢)是一种空冷硬化后仍可以发挥热力学作用的模具钢,因其良好的的机械-热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热挤压模、热锻模和压铸模具的制作。模具的失效大多起源于表面,且与模具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等加工表面质量密切相关。
1.研究目的:体教融合是实现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推进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意见》基于"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强化政策保障、
为使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近年来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在新建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实践。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现有地下基础设施不到位老化导致出现内涝的现状,以及新校区新建基础设施建设中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应用,研究对策。以进一步指导海绵城市概念在高校新校区乃至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最终通过建设使高校校园及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因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越来越多,运动疗法可有效帮助患者获得肢体康复,而现有康复医疗师数量匮乏且能力水平高低不一。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此种社会现状,上肢康复机器人应运而生。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应用能够减轻康复医疗师的负担,成本更低,可有效起到缓解康复医疗师数量匮乏和帮助患者实现康复训练的目的,但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现有上肢康复机器人也存在通用性及人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