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太子参系福建道地药材,主产于福建、江苏、贵州等地。太子参中所含化学成分种类繁多,不同省份种植的太子参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本课题系统研究中药太子参的化学成分,为完善太子参质量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集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样品,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在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地分析其共有成分,寻找并发现稳定均一的化学成分。根据《中国药典》对太子参药材和饮片的规定,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检验。从药材性状、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等方面进行鉴定,实验结果15批不同产地的太子参药材的含水量在4.54%~6.29%之间,总灰分含量在2.12%~2.82%之间,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在30.63%~35.65%之间,均符合药典规定。通过考察前处理条件和色谱条件,确定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索氏提取法提取太子参样品;流动相选用乙腈-水(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进样分析90min,检测波长203nm;评价不同批次太子参样品相似度,标示并比较各共有峰的差异,相同产地太子参样品整体相似度均达到0.85以上,各个共有峰保留时间RSD%值均小于1.0%,峰面积差异较小的共有峰有4,6,7,9,10,15,17-23。提示这些成分分别存在于不同太子参样品间,而且含量较为稳定。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完成了太子参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的成分鉴定。0-5分钟主要是氨基酸类化合物,定量了γ-氨基丁酸、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6种氨基酸;5-15分钟主要是环肽类化合物,由明显的准分子离子峰规律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出11种环肽;15-30分钟主要是脂肪酸类化合物,定量了亚油酸、棕榈酸2种脂肪酸。其中,太子参环肽Pesudostellarin A, Pesudostellarin B, Pesudostellarin F, Pesudostellarin G, Heterophyllin C及各种脂肪酸同时存在于不同的样品当中,而且含量差异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