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雅安舍饲条件下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兽医辨证,确立了清热燥湿的治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的分离、鉴定,家兔子宫内膜炎病理模型的建立,模型指标的测定等内容,探讨了奶牛子宫内膜炎清热燥湿法的用药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
1.对55头经临床确诊患牛的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发现,供试的55头奶牛子宫内均有细菌存在(100%)。共分离到了细菌5种:埃希氏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链球菌和微球菌。其中20头单一细菌感染(36.36%),两种细菌混合感染的22头(40%),三种细菌以上混合感染的13头(23.64%),说明患牛混合感染和单一感染同时存在。从31份病样中共分离出真菌38株,分离率达56.4%,说明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真菌普遍存在。
2.通过子宫内灌注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菌液,1×109CFU/mL)和真菌的混合菌液(1×109CFU/mL),每次2mL,将菌液注入子宫后将母兔倒提数分钟以保证菌液在子宫内均匀分布,隔天1次,连续3~5次,成功建立家兔子宫内膜炎病理模型。
3.以家兔子宫内膜炎病理模型为平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了处方筛选和优化。所选择中药对5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龙胆草、车前子、黄芩对分离菌抑制效果最强,中药组方Ⅰ、Ⅱ和Ⅲ对5种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强于单味中草药的抑菌效果。筛选得到了疗效最好的组方为龙胆草、益母草、黄芩、车前子、苦参,剂量为(1g/mL)。
4.筛选出的处方给模型家兔用药后,能显著降低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尸<0.05),给药后单核细胞数量比给药前显著升高(P<0.05),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给药后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给药后能显著提高子宫组织内的SOD活力(尸<0.05),提高子宫的抗炎能力。给药后能显著降低子宫组织内的MDA含量,在治疗组、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显著(尸<0.05),表明给药后能改善子宫细胞损伤的程度。
5.模型家兔血清孕酮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显著(尸<0.05);给药组与模型组、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所选择处方对子宫内膜炎模型的血清孕酮含量没有明显的作用。模型家兔血清雌二醇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高、中、低剂量组在用药之后血清雌二醇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健康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所选处方能调节血清雌二醇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