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媒介替代性命题研究及其广告实践启示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never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的进步时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由技术推动而形成的“划时代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并非第一次出现:留存信息的方式从“结绳记事”到文字记载;传递信息的方式从“登高而呼”到即时响应、双向互动;呈现信息的方式从“白纸黑字”到图文并茂、现场直播再到如今的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时代更迭与媒介替代。媒介替代现象是技术发展的直观显现,替代性规律也是推动应用发展、社会进步的直接体现。本文将在信息技术哲学的视域下,展开对媒介替代性命题的技术历程考察、发展阶段分析、类型学划分,以及信息技术哲学思辨和广告实践意义初探。试图以共时性审视与历时性观照相结合的方法,客观揭示媒介各发展阶段的差异和演进逻辑,重新梳理媒介替代的历程,分析批判各家对媒介替代性的观点,建立信息技术哲学之下的媒介替代性思路体系,并提出以下观点:媒介替代性可以视为媒介重要性的变化或者称之为中心媒介的转移;替代性是在整个媒介技术发展历程中,兼具介质性替代和符号性替代的双重替代;同时媒介替代性还包含了完全替代和部分替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媒介的重要性有所侧重,媒介的替代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媒介替代现象当中所蕴含的媒介替代性命题是社会历史发展哲思的重要角度,同时也对广告应用特别是数字营销传播有实践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低碳发展理念与目标,结合广东省的低碳发展路径,选取与低碳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14个基础指标,构建广东省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正>1 引言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灾害”构成包括致灾因子、致灾对象和成灾后果三个要素。地质灾害是常见的灾害之一,按成灾机理地质灾害可分为:物理型地质灾害和化
会议
为了解决矿井水煤水煤渣预处理的难题,研制了高效智能煤水回收利用成套设备,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室小试。试验表明,在采用0.4 mm的筛网,转速为28 r/min,进水流量为1 m3/h时,该设
<正>目的:观察清热、活血类中药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和分泌IL-1β和TNF-α的影响,旨在从炎症细胞因子调控角度探讨其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的作用和机理。
会议
目的对综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94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
变频技术是为满足交流电机的无级凋速而问世的.经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变频技术从晶闸管(SCR)时期发展到今天的大功率晶体管(IGBT)和耐高压大功率晶体管(HVIGBT)时期,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