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纵向调查,探索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随时间变化情况,获得化疗期稳定存在的症状群,并分析各个症状群内前哨症状,为症状群干预提供切入点;通过现象学研究,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对症状群的认知、体验及管理需求;综合量性和质性研究结果,结合文献分析,以症状管理理论和知信行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混合性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纵向调查本部分为前瞻性纵向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和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科一、二、三病区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肺癌特异性模块和症状首次出现时间表进行调查,共调查4个化疗周期。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结果,结合症状首次出现时间判定症状群内前哨症状。第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体验的质性研究本部分为质性研究。2020年10月—2021年3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内科接受化疗的15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第三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干预方案的构建根据前期纵向调查,结合质性访谈结果,以各症状群内稳定存在的前哨症状为干预靶点构建各症状群干预方案。成立研究小组,以症状管理理论和知信行模式为理论框架制定干预方案初稿,通过专家咨询和预实验对干预方案进一步优化改善,最终形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干预方案终稿。第四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干预实施本部分为干预性研究。在第三部分所构建的干预方案指导下初步进行消化道症状群干预实施。2021年6月—2022年1月选取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内科一病区、二病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共3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1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消化道症状群症状管理干预方案。采取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自我管理效能问卷、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时间分别为第一次化疗前(T1)、第三次化疗前(T2)和第五次化疗前(T3)。结果:第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纵向调查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第1周期存在4个症状群,包括消化道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心理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各症状群内前哨症状分别为恶心、咳嗽、悲伤感和疲劳;第2周期存在3个症状群,包括消化道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和心理-躯体症状群,各症状群内前哨症状分别为恶心、咳嗽和疲劳;在第3个化疗周期中存在5个症状群,分别为:消化道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心理症状群、躯体症状群和神经症状群,各症状群内前哨症状分别为:恶心(消化道症状群),咳嗽(呼吸道症状群),疲劳(躯体症状群),心理症状群和神经症状群未发现前哨症状;在第4个化疗周期中共提取4个症状群,分别为:消化道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心理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各症状群内前哨症状分别为:恶心(消化道症状群),咳嗽(呼吸道症状群),疲劳(躯体症状群),心理症状群未发现前哨症状。其中心理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在第2周期合并为一个症状群,而神经症状群只在第3周期出现。第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体验的质性研究共提炼出4个主题:患者对症状群的认知包括心理预知和缺乏了解;患者对症状群的感知包括症状的发生具有多样性、时间性和波动性;症状群应对策略包括顺其自然、积极应对和消极沮丧;症状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均产生一定影响。第三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干预方案的构建根据症状管理理论,干预方案框架分为三部分内容,即患者的症状体验、症状管理教育和症状结局。本研究中症状体验即为患者各症状的体验。基于知信行模式的症状管理教育包括信息输入、信念强化和行为指导三部分。其中,信息指导是指为患者进行症状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指导。信念强化是指增强患者对于成功管理症状的信念。行为指导是指指导患者的症状自我管理行为,减少不健康的症状自我管理行为,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症状管理行为。症状结局包括患者症状群内各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自我管理效能和生活质量。第四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干预实施两组患者症状群总分及各症状得分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在T2、T3的症状群总分及各症状得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得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SUPPH得分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SUPPH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得分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2个维度得分的组间效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及群内前哨症状相对稳定,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医护人员将前哨症状作为症状群评估和管理的切入点。2.化疗前,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化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症状的评估要兼具多样化和个体化,同时应建立积极有效的症状群管理策略,以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3.基于症状管理理论和知信行模式的症状群管理干预是一种可接受且可行的干预措施,以前哨症状为干预靶点的症状群干预为同时治疗群内的多个症状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基于PDCA循环质控的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在患者用药安全及处方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门诊药房开具处方药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行基于PDCA循环质控的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均连续管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药品管理情况、处方不合理情况以及药学管理质量评分、药学服务质
本文介绍了一种织物烘干手感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方法的雏形,对两种方法的建立和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初步探讨。首先,本文给出了一种简易的织物烘干手感主观评价方法,随后以织物表面温度、含水率、硬挺度和折痕回复角四项参数维度为基础建立了织物烘干的手感得分函数,并通过设计实验,分别使用主观和客观两种评价方法对织物烘干手感进行评价和计算,以验证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经验证,本文提出的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在描述
学位
随着电子商务及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受困于细分化、同质化产品和海量化、碎片化信息中的消费者习惯于在购物之前先搜集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信息,再做出相应的购买决策。这反映了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过程中消费者信任缺失的问题。小红书借助成立之初积累的大量的内容数据和坚实的用户基础,成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前搜索网络评价的重要平台。其垂直UGC社区分享模式将用户与内容生产、社交互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基于兴趣爱好的独特社
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纺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纱线的商业化生产,每种纺纱技术都可赋予纱线特定的结构,这些纱线结构决定了纱线的特性,以及后续工序和下游纺织产品的性能。采用精梳环锭纱制成的织物无疑具有最佳的手感。为生产柔软的转杯纱,纱线的捻系数宜偏小设定,并在纺织品后整理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转杯纺纱在降低纱线捻系数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其采用一种新型转杯及相应的配件生产低捻度纱线,是制备手感柔软的针织物的前提。
电动车门玻璃升降的平顺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从车门玻璃升降器的结构、技术参数入手,分析电动玻璃升降失效的因素,并提出合理改善建议,以期减少玻璃升降失效故障的发生,提升电动车门玻璃升降的平顺性和可靠性。
唐代墓葬中保存了大量壁画资料,对研究唐代侍女服饰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从艺术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对唐代各个时期墓葬壁画中侍女服饰的梳理,分析不同时期襦裙、披帛、半臂等服饰的具体形制、款式特征等,得出唐代侍女服饰由紧窄到宽大演变的整体特征,希望能为唐代侍女服饰形象研究提供参考,并起到记录和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