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电解强化技术的废水深度处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d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解法(Micro-electrolysis)是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技术。基于目前废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现状,针对传统微电解法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对传统微电解法进行技术改进和条件优化,以建立相应的强化微电解技术(Intensified Micro-electrolysis)并将其应用于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中。在微电解反应的原材料方面,针对实际运行中铁屑易生锈、结块、沟流等问题,本研究尝试投加铝、镁、铜等金属至反应体系中进行微电解反应研究,并在不同的金属组合Fe-C体系、Al-C体系、Mg-C体系、Fe-Al-C体系、Fe-Cu-C体系中探究了溶液初始pH值、反应时间、曝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不同的金属体系均有适宜的pH范围和最佳的反应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废水的类型选择适宜的金属微电解体系,比如酸性废水可选择Fe-C、Mg-C或Fe-Cu-C体系,而碱性废水可选择Al-C、Fe-Al-C体系;几乎所有体系的去除率均随反应时间延长而提高,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考虑将其与氧化塘或湿地等土地处理系统结合运行;微电解反应体系中金属铝的投加为碱性废水的处理打下了基础,节省了运行成本。另外,以偶氮生物染料橙黄G(Orange G)为处理对象,本研究还通过投加过氧化氢(H2O2)和通入直流电相结合的手段对微电解技术进行强化,从而建立了另一强化微电解技术。同时,考查了不同pH值、不同电流强度、不同H2O2用量、间歇与连续通电方式等因素对橙黄G脱色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如下:电流强度I=0.4A,原水pH(pH=7.8)下,H2O2用量0.3ml/L,间歇通电20min,在该条件下,橙黄G的脱色率达到98.5%。另外,本文也进一步探讨了该微电解强化技术的内在机理,发现在直流电的激发作用下,H2O2在碱性条件下也显示了极强的氧化性,直流电和H2O2形成了一种相互耦合的促进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强化微电解技术反应过程遵循一级反应机理,且其活化能(Ea)为30.92kJ mol-1L,低于常规的热力学反应活化能(60kJ mol-1~250kJmol-1),证明了该强化技术对橙黄G的脱色是个较容易达到的过程。此外,间歇通电方式与连续通电相比不仅节能而且效率更高,这对实际应用颇具指导意义。最后,我们设计了微生物-强化微电解联合工艺深度处理石化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实际废水,小试得到了理想的处理效果,证明了强化微电解技术应用于实际废水深度处理中是行之有效的。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背景下,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直接对外投资规模小,投资范围相对狭窄,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文明礼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以下简称“高考制度”)是衔接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更是引导基础教育发展的“指挥棒”。高考制度中的本科招生方式作为决定考生能否进入高校接受高等
通过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政府行为,发现高等教育评估中政府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自上而下的集权管理模式:政府主导评估,评估指标单一,评估过程中主观性较大,政府评估行为
风险投资是一种包括融资和投资的商业行为。它能为一国经济乃至科技的长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事实证明风险投资在欧美日本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中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本文
教会大学是西方教会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驱。医学是教会大学在中国兴办的最早最系统的学科,也是最成功的学科。教会大学在近
本文介绍了绿色GDP的概念,GDP与绿色GDP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实施绿色GDP的必要性。
<正> 2003年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则寓言: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
目前,地方英语师范生的职前教学能力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手段和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教育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在考察教学能力构成的前提下,地方高师院校应改革现有课程
<正> 大陆封锁制度是拿破仑在对外战争中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它的目的是使英国在商业上处于完全孤立的地位,以致陷入财政枯竭,从而毁灭性地打击英国的整个经济体系,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