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翻译”之后:严译《天演论》再思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a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厚翻译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翻译史上最典型的厚翻译的例子--严复所译的《天演论》进行再度考察。本文之所以称为“再思考”是因为笔者的考察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现象的分析同样离不开对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文化因素的考察,不同之处在于新视角的选择,对《天演论》中的翻译特征一“厚翻译”作了深入的分析。 笔者采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对《天演论》中的厚翻译现象进行分类描述。从内容或其功能的角度考察,厚翻译的形式表现为:突出论点、术语的诠释、原作观点的阐述和发挥、西方学者及学术观点介绍以及作者观点点评。从形式角度看,厚翻译又表现为:章节的重新划分和添加标题、以小号字出现的解释、文中添加的词句以及注释和评论(案语)。随后,笔者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和读者对象几个方面考察其对译者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厚翻译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认定,是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译者的意识形态、文化真空的现状、译者所崇尚的桐城学派之风、译者心中的读者对象以及扮演其赞助人角色的老师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该部“厚翻译”——<天演论》的诞生,它的出现也绝非偶然。 不可否认的是,严译《天演论》在中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严复不仅仅是尽了舌人之劳,更是向处于危机状态的中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敲响了民族救亡的警钟,鼓舞了其保种救国的斗志,使得集中体现了严复翻译特色的《天演论》成为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笔者抓住《天演论》中这一最为显著的翻译特色,一方面,证明了以厚翻译的形式存在的《天演论》的合理性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对《天演论》的译本分析,对厚翻译这种翻译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明确了厚翻译所发挥的功能以及出现的形式,以期对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其他文献
从2005年6月底开始,省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企业、街道社区、乡镇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领域全面开展了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 2.2万个基层党组织,45万名党员,走进广
桌上型显示器除了传统的CRT显示器外,液晶显示器目前也渐渐成为主流产品。到底液晶显示器是如何工作的,他具备什么样的好处和优点,而原本就是采用液晶屏幕的笔记本电脑,在技
从2001年的9/11事件开始,到伊拉克战争,再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十多年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一个艰难时期。然而,这段艰难时期恰恰是超级英雄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
伴着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和“实证转向”,结合语料库,以研究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的隐喻实证研究为大势所趋。而针对环境的治理这一社会热点,通过隐喻展示对环境的认知有
戏剧语言简洁凝练,主题深刻隽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戏剧翻泽却一直处于文学翻译的边缘地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试图将翻译研究
学位
后殖民主义通过揭露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文化霸权的实质来消除“欧洲中心”和“西方权威”,提倡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发展东西方之间由对抗到对话的新型关系。该理论被应用于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伦理学界认为只要有人的活动,伦理就会发生作用。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和伦理密不可分,所以研究翻译中的伦理问题进而建立翻译伦理学至关重要。然而对是否有必要建
莫言的作品成功地走向世界并获得认可,翻译家葛浩文的作用功不可没。他的翻译让更多的人认识莫言,认识中国文学。莫言的小说《蛙》是他获得诺贝尔奖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问世以
近几十年来,李清照词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热点之一,中西对李清照词的翻译起步也都很早。尽管唐诗英译的研究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对宋词英译的研究,尤其是李清照词的英译及研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