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中RFID技术防碰撞算法研究与应用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e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识别,又名称为无线射频识别(RFID),它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性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而不需识别工作系统与特识别目标对象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它是一种通信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数据存储量大、识别时间较短、数据保密性较好等优点因此在生产制造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众多领域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由于其存在的独特的优势,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对其进行研究和推广。尽管RFID技术有许多的优点,但也有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如:标签的制作成本问题、系统兼容性、安全性问题和防碰撞算法问题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RFID系统的防碰撞问题,通过对RFID系统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已有的防碰撞算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在现有的RFID系统标签的防碰撞算法的算法基础上进行了特殊场景应用分析,设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防碰撞算法。首先,对RDID系统当今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接着对物联网和RFID系统进行了简要描述,然后对RFID系统的防碰撞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介绍,其中包括碰撞的定义和碰撞的判定及现有的重要防碰撞算法。重点阐述了不确定算法中的ALOHA类算法和确定性算法中树类算法的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算法,其中包括P-ALOHA(纯ALOHA)算法、S-ALOHA(时隙ALOHA)算法、FSA(帧时隙ALOHA)算法、DFSA(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以及BS(二进制搜索)算法、BT(二进制树)算法及其他混合算法。其次,本文根据不同应用环境中查询树算法存在的不足,与碰撞树算法的思想相结合设计出了一个新的算法——改进型查询树(MQT)算法。此算法充分运用阅读器接收到的信息中第一位碰撞位信息,阅读器根据接到得此碰撞位信息的不同去分解相应的标签组。标签中存在的两个计数器则是记录了阅读器的查询历史记录,从而阅读器不再需要发送整个标签查询前缀序列,而只需发送当前查询序列前缀的最后一位。后通过对算法的仿真分析,此算法在通信负载和识别速度等方面相对于查询树算法和碰撞树算法均有明显的提高。在文章的最后,介绍了无线射频RFID技术在钢铁企业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软件在长期不间断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系统内存泄漏、未释放的文件锁、舍入误差的积累、大量的存储空间碎片等现象,这些原因会导致软件性能的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软件老化。
可重构计算具有软件编程的灵活性和硬件实现的高效性,是未来处理高密度计算的软件和硬件的平衡方案。高清视频标准H.264相对其他视频标准有更高的压缩效率和更好的视频质量。
随着汽车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从硬件到软件都变得更加复杂,电控单元的数量不断扩大,控制软件的功能不断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汽车电子的软硬件产品出现了多元化格
由于受到体积和成本等方面的限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用自身携带的电池供电,然而对于由成千上万节点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对电池的更换是异常困难
近年来,人类所面临的计算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丌放、不确定、动态、庞大,时间空间交义、分布和布局不可知,集体智能突现,以及人也构成计算系统的一部分、计算变得越来越社会化
语义网发展迅速,网络上本体的规模也日益增大。如何有效的实现这些大规模本体的分块,提高本体的重用和映射的效率,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重点研究大规模本体
对于实时系统而言,其正确性不仅依赖于系统处理的逻辑结果,而且依赖于系统处理的及时性。这与系统采用的实时调度策略息息相关,而实时调度的核心是资源分配。资源的分配则体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随机布放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的,具有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无线通信等多种功能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它是一种新兴的信息获取
面对不断增长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收集能力,图像的解译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如何对大量图像进行自动解译,发现感兴趣的目标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众
有效融合了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与通用目的处理器(General Purpose Processor)优势的可重构计算系统,以其良好的灵活性,可重构性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