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的严重性使得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主体的重视。在危机管理中,危机信息传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深刻的了解传播规律才能促进危机管理的发展。在互联网担当重要传播渠道的环境下,对互联网上危机信息传播的规律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采用危机信息扩散的总量来计量危机信息传播范围,这对于研究互联网上的危机信息传播规律并不适用,因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扩散,虽然带来了总量上的增加,但并不代表能够被公众接收到。本研究希望能够借助传统的传播理论,构建创新的、合理的传播模型,来描述危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规律。
本论文首先根据Shannon等人建立的信息传播理论,认为信息覆盖到公众才算是传播过程的结束,将危机信息覆盖公众的比例作为衡量危机信息传播效果的指标。并从传播的宏观角度出发,将危机信息覆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危机信息发布、危机信息扩散、危机信息接收,从而构建完整的信息覆盖模型。随后,对危机信息发布模式、扩散模式、接收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危机信息发布模式主要分为正态发布模式、衰减发布模式、波动发布模式三种;危机信息扩散采用Logistic函数来描述;危机信息的接收模式需要考虑到信息老化的现象。
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对模型中各重要变量和因素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危机信息发布总量、危机信息发布模式、危机信息扩散速度、危机信息老化速度等四个主要的因素。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危机信息发布总量、危机信息扩散速度与覆盖率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但呈现凹函数的形式;危机信息老化速度与覆盖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危机信息发布模式的不同能够改变覆盖率变化的速度,但对最终的覆盖率无明显影响。
基于模型中四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的覆盖率调控目标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对于提升最终的覆盖率,最有效的手段是提升危机信息发布总量,其次是减弱危机信息老化速度,危机信息扩散速度和危机信息发布模式的作用较小;而若要降低最终的覆盖率,则各种调整的优先次序为:降低危机信息发布总量>加快危机信息老化速度>降低危机信息扩散速度=调整危机信息发布模;若要调整危机信息覆盖率增长的速度,首选是对危机信息发布总量进行增大或减小调整,其次是调整危机信息老化速度(在传播过程的中后期阶段)或者调整发布模式(在传播的初期阶段),最后才是调整危机信息扩散速度。此外,本论文还针对四种可以被调控的因素,分别总结相应的正向和负向调控手段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