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飞宇的《青衣》自2000年问世以来,就获得诸多好评,2000年在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中排名第一,根据其改编的电视剧《青衣》获飞天奖。由葛浩文和林丽君翻译的英译本在2007年由电报书局出版,于2008年入围英国独立报小说奖,2009年再版。目前,对于《青衣》英译本的研究甚少。 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论为理论框架,在对The Moon Opera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文本之外的因素分析重建三种翻译规范:起始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文本之外的因素包括译者的翻译观,出版社和翻译批评者对译作的评价等因素。 起始规范包括翻译政策和翻译直接性。通过分析,发现影响译者选择源语文本的因素,即翻译政策包括以下内容:对源语文本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市场接受,译者对源语文本的态度,目标语读者的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葛浩文和林丽君选择直接从源语文本进行翻译的原因在于二者深厚的汉语言功底及间接翻译的缺陷。通过影响译者采取的倾向于目的语的总体翻译策略的因素的研究,发现译者遵循的初始规范为当代中国文学在国外的边缘地位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采取以目标语为导向的翻译策略,注重译本的可接受性。操作规范包括模板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根据研究,模板规范包括以下因素:译者应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及对原文的“忠实”,应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文学性和语言艺术,应照顾到目标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以及译文应具有可读性和流畅性。文本语言规范包括:归化是西方翻译界的主流规范,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应遵循动态对等的原则。 通过研究,本文对影响译者从选材到具体翻译策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影响译者抉择的外部因素及译文,预测当译者在类似于葛浩文和林丽君的翻译背景下进行翻译时,他将遵循的规范和考虑的因素。同时,这一研究可以为中国文学的翻译提供借鉴,有利于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