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取得了诸多的成就,课程的编制、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理论的转变、教学观念的改变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远的进步。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为中心,弘扬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和响应。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也积极响应新课程的号召,在理论探究与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还要求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问题教学法、史料教学、兴趣教学、研究性学习、个案教学法等等。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历史教学,对教材中的阶级问题、女性问题的研究也是教育工作热心的话题。本文从社会学中的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高中历史教材,探讨新的历史教学方法,为新课改中的性别平等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性别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教育部门也承诺,在2015年完全实现性别平等教育。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现在的学科课程中仍然存在性别偏差的现象,教材、教师的教育行为中都有性别偏差的影子存在。本文探讨了历史课程中性别偏差的现象、原因、危害,以及对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目的是希望帮助女高中生纠正不正确的性别观念,正确了解自己,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女性独立自主的角色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当然,本文中的许多想法和建议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考验,本人也会继续努力探索历史教学理论、改进历史教学方法,争取更好地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