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肥羔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变化及其对IMF沉积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189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采用直接连续监测法酶活测定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苏尼特肥羔肌肉组织和肝脏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肌内脂肪发育性变化,并从酶活角度解释了肌内脂肪的沉积,为发挥苏尼特羊优良的肉品质性能,改善其肌内脂肪沉积提供技术依据。试验选取16只3月龄断奶、去势的苏尼特公羔单笼饲养,分别于试验羊活重达10kg,20kg,30kg,40kg时屠宰,记录宰前活重及胴体重,并计算屠宰率。并根据初始重和末重计算日增重。采集背最长肌(LD)和股二头肌(BF)样品后测定肌内脂肪(IMF)含量、肌肉组织和肝脏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并分析酶活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IMF沉积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⑴随着羔羊体重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和IMF含量显著增加(P<0.05)。日增重变化为先升后降(P<0.05)。不同肌肉组织IM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⑵羔羊体重极显著影响FAS、G3PDH、ICDH、HSL和ME活性(P<0.01)。随体重增加肌肉组织中LPL和HSL活性发育性变化趋势都表现为逐渐降低;肌肉组织和肝脏FAS和NADPH生成酶及肌肉组织G3PDH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肝脏组织内LPL、G3PDH和HSL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组织部位对生脂酶(除ME)和HSL活性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肌肉组织FAS、G3PDH和HSL活性显著高于肝脏(P<0.05),但BF和L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G6PDH和6PGDH相反,肝脏中二者活性显著高于肌肉组织(P<0.05),但BF和LD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ICDH活性而言,BF>LD>肝脏(P<0.05)。⑶羔羊肌肉组织ICDH酶活占4种NADPH生成酶总酶活的79%以上,提示肌肉组织NADPH主要是由ICDH产生的;而肝脏组织G6PDH和6PGDH酶活之和占总酶活的60%以上,提示肝脏组织脂肪酸从头合成所需的NADPH是由G6PDH和6PGDH共同产生的。⑷随羔羊体重的增加,IMF含量的增高主要与由肌肉组织生脂酶活性升高和HSL活性的降低有关。⑸随体重增加,肌肉组织内LPL活性降低与肝脏内生脂酶活性的降低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在妇科肿瘤术后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的实际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3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分析真空采血法在小儿颈外静脉采血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颈外静脉采血患儿79例进行观察,收治时间为2017年2月值2017年8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
伪狂犬病毒(Pesudorabies virus,PRV)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的一员,能够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伪狂犬病,猪为该病毒的贮存宿主。伪狂犬病在猪群中的爆发和流行给全世界的
目的:穴位艾灸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医院采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作为治疗观察对象.结果:在此次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