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03年6月至10月,在宁夏盐池四墩子基点荒漠草原进行围栏放牧强度试验,从植被和土壤两方面(以植被的影响为重点),分析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土壤的影响,其结果如下: (1) 放牧强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增加,二者符合Y=5.7664-4.6122X+6.7007X~2-1.8552X~3(0≤X≤1.50)三次曲线变化。 (2) 放牧强度对草地牧草的物候期没有显著影响。 (3) 放牧强度对草地牧草的生活力有显著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牧草生活力减弱,其中以对家畜适口性好的牧草最为明显。 (4) 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密度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在一个放牧季内不能明显表现出来。但在短期内,草地植株密度与土壤水分有密切关系,土壤水分越大,密度越大。 (5) 放牧强度与植被总盖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植被总盖度减小。试区草地总盖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并且在0.45只/hm~2的放牧强度下草地盖度最大。 (6) 放牧强度与草地牧草现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减少。其总趋势是先增后减。并且,当放牧强度为0.45只/hm~2时,草地植被现存量最大。 (7) 放牧强度与草地0~10cm土层根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3.3796—0.8247X(0≤X≤1.50);放牧强度与草地0~30cm土层根系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355—0.3865X(0≤X≤1.50),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0~30cm土层地下总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8)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禾本科牧草现存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当放牧强度为0.45只/hm~2时草地禾本科牧草现存量最大。 (9) 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结构有显著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禾本科牧草产量减少,禾本科牧草比重减小,豆科牧草比重呈现“V”字型变化,杂类草比重呈现“N”型变化,禾本科/豆科比值遵循指数方程变化。 (10) 放牧强度越大,采食率越大,季节内变化越大。 (11) 从生态恢复角度考虑,该荒漠地区适宜的放牧强度以0.45只/hm~2为宜,适宜的利用率在36.15%~13.29%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