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广西书院改制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hl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中一种极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它开始于唐末五代,繁荣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时期,历时千余年,成为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为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远离中原,交通不便,经济开发相对比较落后,文化不及中原发达,但广西教育的发展却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自南宋以来,由于广西经济加快发展、中原先进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民族融合进程的加快、统治者加强对广西的统治和开发等因素,广西的书院也兴盛发展起来’。从南宋迄于民国,广西的书院发展历时近八百年,在清代达到全盛时期,遍布于广西各城乡,为广西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清朝末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而广西书院在清末中国出现的社会大变革中,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及教育改革思潮的影响下,以及广西书院内在弊端丛生,书院腐朽没落,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和广西社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清政府以及广西地方政府为了广西社会向近代变革的需要,积极推动书院改制。因此,当清政府关于书院改制的诏令一颁布,广西随即积极响应,自省城开始将书院改为新式学堂之后,全区书院纷纷改制,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了新式学堂体系的初步建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试、管理等方面对学堂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使得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清末广西书院改制主要是以改学堂为主,在各式新型学堂的兴办过程中,出现了与以往旧有传统书院教育不同的课程内容、考试方式及管理方法,使得清末广西书院改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色。清末广西书院改制,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趋势,在改制过程中创办的一系列新式学堂,为广西近代新式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广西近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伴发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外周血p38MAPK、ERK1/2、JNK表达量与细胞因子、疼痛介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医院首次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并根据治疗后神经痛
本文介绍了一氧化氮的分布和生成代谢,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结构,功能和调节,一氧化氮的血管作用和其在病理生理条件的差异性,众多文献资料表明,一氧化氮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中可能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乡镇财政税收地位的重要性日趋突出。迫切寻找一个适合我国乡镇财政税收发展的财政税收模式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方向。本文主要叙述乡镇在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三医'联动把医改推向纵深,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烦心事',进一步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晚清大臣李瀚章为政以勤,处事谨慎,深获朝廷信任与重用。从政早年,他主要负责为湘军治饷征厘,综理后勤事务,颇受曾国藩青睐。出任督抚后,他在军事、民生、外务三大方面,都小
在电站工程海外EPC项目中,设计工作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基于作者在海外电站工程设计管理的工作经验,从设计意图、设计配合、设计进度、设计质量4个方面分析设计管理中存在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对农村进行的一次经济体制变革,它不仅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分散的个体经济为土地、劳力集中分配的
晚清时期,西人纷纷来华,中国儿童进入其观照视野。在他们看来,中国儿童的权利不如西方儿童得到较好保障,这主要表现在杀婴、男女不平等、医疗落后、游戏单调,教育僵固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