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作物与生物药剂对梨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同作用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BI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剂量的化学农药输入是导致砀山梨园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是梨园主要虫害,对梨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威胁。梨木虱若虫通常会分泌一些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以保护梨木虱若虫的生长,所以一些杀虫剂很难杀死若虫,且对各类农药品种均可产生抗药性。2012年在不同品种梨树上调查梨木虱及天敌的发生规律,并筛选出有效的生物药剂。2013年和2014年采用梨园控制实验,系统研究了梨园间作白三叶草、桔梗与生物药剂结合对梨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协同调控作用。设置了三种处理:(1)梨园间作白三叶草+生物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化肥用量的20%+SAVONA替代常规化学杀虫剂用量的50%+申嗪霉素替代常规化学杀菌剂用量的50%。(2)梨园间作桔梗+生物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化肥用量的20%+SAVONA替代常规化学杀虫剂用量的50%+申嗪霉素替代常规化学杀菌剂用量的50%。(3)对照:梨园化学除草+常规施肥+常规施杀虫剂+常规施杀菌剂。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白三叶草、桔梗作物间作区捕食性天敌总数显著高于清耕裸地区。2013年白三叶草间作区捕食性优势种天敌为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桔梗间作区捕食性优势种天敌为梭形毒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2014年三叶草间作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为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中华小步甲Tachys chinensis。桔梗间作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a和草间小黑蛛E.graminicolum。2013年,两种作物间作+生物药剂区梨树上梨木虱若虫种群数量除6月18日显著高于裸地常规施药区外,其余时期与裸地常规施药区均无显著差异。2014年,在梨木虱为害的各个时期两种作物间作+生物药剂区梨树上梨木虱成虫、若虫种群数量均显著低于裸地常规施药区。梨园间作多年生白三叶草、桔梗一年后与生物药剂SAVONA结合可替代50%化学农药施用量,对全年各代梨木虱成虫、若虫的控制效果显著高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我们分别检测了0-20cm,20-40cm,40-60cm土壤主要化学农药检出率和残留量。结果显示:主要杀虫剂检出率和残留量为:0-20cm>20-40cm>40-60cm,秋季>春季,表明土壤化学农药残留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来源于当年施用的化学药剂。通过两年调控试验,处理(1)和(2)的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分别为5.67ppb、17.00ppb,显著低于对照57.67 ppb;毒死蜱分别为2ppb、3ppb,显著低于对照4 ppb;吡虫啉分别为180.00ppb、103.33ppb,显著低于对照401.67 ppb。桔梗对土壤中的氮吸收作用显著,白三叶草固氮作用显著。桔梗、白三叶草对土壤中的磷拦截作用显著。晴天测试的土壤含水量处理(1)和(2)显著高于对照。7月27日12:30地表温度处理(1)和(2)均显著低于人工除草地。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毛竹的休眠干种子为试验材料,用6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其辐照,较深入地从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DNA分子水平对其生物学诱变效应进行研究,旨在为毛竹的辐射育种提
角膜是由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组成,而角膜上皮层在防止角膜水分散失和外界病原体入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角膜上皮层直接与外界接触,故
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平素测验中,不少学生只能写出寥寥数语,而且文章中拼写错误和其他语病随处可见,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现阶段我们英语教学的棘手问题。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在读、写、改教学中渗透"写"的训练,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