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田生态环境问题及川中紫色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其内部作物——土壤——肥料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失衡、水土流失不但是系统内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是造成系统外部其它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水环境问题的根源。 近代农业中化肥的施用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体系中封闭的物质循环。一方面施用化肥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生产力,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由于过量和不平衡施用化肥以及施用技术落后等原因,农田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过量施用化肥打破了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动态平衡,而不平衡的施肥又进一步降低了农作物对化肥的利用效率:其次,由于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作物对肥料利用率的降低,大量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进入大气和水体环境,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超出全国平均水平47.76%,大量及不合理的施用化肥,打破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本文采用沈善敏的有机养分循环法结合“黑箱模型”,通过计算得到四川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一般趋势:随着化学氮、磷肥施用量的不断加大,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元素均已出现盈余,尤其是氮素盈余量较大,盈余的养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等途径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目前四川省嘉陵江、沱江等水系农田面源污染日益加剧,嘉陵江各江段均出现丰水期氮浓度明显大于枯水期的现象;双流县地下水安全已经受到农田氮素污染的威胁。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川中紫色丘陵区是四川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同时又是四川省农业生产的主体区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大了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输出,造成了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大量流失。以典型区域南充市为例计算耕地淋溶和径流等不同途径损失的养分量,结果表明不论是氮素还是磷素的流失,其主要根源均是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在地表径流中,侵蚀泥沙携带是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地表径流中随侵蚀泥沙损失掉的氮、磷元素分别占氮、磷元素总损失量的85.67%和8928%,均远远高于随径流水的损失。南充市19%年氮、磷肥损失总量分别占全年氮、磷化肥施用量的22.9%和41.4%。积极探索有效的农田保护及耕作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由此带来的农田养分流失,是实现紫色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化肥川中紫色丘陵区养分平衡面源污染
其他文献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4年11月召开,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宪法教育的有效机制。 The 11th meeting of the St
用酸水法提取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采用小鼠口腔灌服的方法对该生物碱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利用改良寇氏法测定该生物碱的LD50.结果表明: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5
配位超分子结构是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之间通过配位作用以及配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芳环堆砌作用等)形成的有序无限网络结构。具有这类结构的化合物已经在功能材料和生
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可以简单、快速而准确地预测水稻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对水稻品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育种者可根据直链淀粉和蛋白质数据进行水稻育种,而稻米加工企业可进
介绍了双向绿波信号控制方法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实现双向绿波信号控制的方法,分析结论证明它的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做好会计风险的辨别能力是会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会计风险的辨别可以有效避免会计事务发生的风险,进而
<正>网络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然而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网络垃圾、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管理漏洞等。 目前,在国外因特网上色情内容泛滥,已引起社会广泛关
以勘测设计一体化为目标,针对铁路勘测设计计算机应用现状,结合铁二院现有的勘测设计流程和管理模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勘测设计一体化内涵、主要内容、特点及勘测设计一体
首先,本文对传统的m序列设计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传统基于GF(2)的m序列生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应用复制理论生成m序列的设计方法,可以在不知道生成多项式的前提下完整地生成m序列;同
分时度假在中国的发展已有17个年头。在这17年中,我国的分时度假业经受了多重的磨砺与锻炼,时至今日供需双方市场都已有了令人欣喜的发展。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分时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