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非经营性项目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国家关于PPP的政策不断完善,但采用采用PPP模式建设非经营性项目时,仍存在为降低建设成本而忽视了运营和维护成本、未能发挥社会资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等问题,从而未能取得预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因此在PPP模式下对非经营性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结合文献研究对非经营性PPP项目的成功标准进行梳理,结合非经营性PPP项目的特点,把成功标准归纳为以下几点:1、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最低;2、工期及运营期在计划时间内;3、工程质量合格,满足安全标准,建设过程中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4、运营期提供服务的品质能达到预期的要求;5、使用者满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述PPP模式下非经营性项目的成功标准,通过文献及自身从业经验,从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第三方(高校、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等多方主体识别出了43个成功因素。在得到由43个成功因素组成的清单后,对关键成功因素按照不同阶段进行了分类并制成问卷调查,发放给工作中有合作关系的政府、咨询单位、金融机构、施工单位等参与PPP的相关人员,共计回收171份有效问卷。结合调研问卷结果,对成功因素得分进行分类及分阶段分析,最终得到13个PPP模式非经营项目的成功因素:1.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2.相关政策的稳定、3.公共部门的信用、4.社会资本的融资能力、5.财政承受能力论证、6.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7.公共部门对项目需求的迫切性、8.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9.政治稳定、10.公共部门的专业性和执行力、11.角色和责任的清晰划分、12.明确的付款机制、13.社会资本的建造和运营能力。最后结合江苏省某市政公路项目和学校项目对13个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其对应的不利因素并进行对比,给出非经营性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管理对策,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