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以余额宝和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广受好评,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如破竹。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在我国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互联网银行为互联网金融走出灰色地带提供了一条“合法路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互联网银行从定义中所谓的在网上开设和办理业务的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纯网络银行,金融改革“国十条”和“互联网+”的提出推进了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都是我国首批同意建立的民营银行,两家银行的大股东都是我国互联网巨头,拥有显著的平台优势,在我国互联网银行业具有代表性。本文首先阐述互联网银行发展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对互联网银行的含义作出界定,提出我国互联网银行具有纯线上、大数据及云计算、24H在线服务的特征,并与其它类似概念做出区分。通过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现有文献对于互联网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发展原因、发展策略以及运营模式四个方面。案例分析部分,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例,分别阐述各家银行的线上运营模式,并对经营模式和绩效做了对比分析,寻找适合我国市场环境的线上运营模式。结合美国和日本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先进经验,基于法律、产品、服务、管理和风险五个方面提出三项建议。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主要是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样本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互联网使用习惯、金融从业经历以及地区对于互联网银行使用行为和使用满意度的影响,得出年龄对于使用行为具有正向作用,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对于使用行为和使用满意度具有反向作用,金融从业经历也会抑制用户的满意增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使用满意度具有促进作用。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依靠深厚的互联网金融背景,备受社会各阶层关注,以两家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具有新颖性,研究结果也具有代表性。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虽然都是互联网银行,但是线上运营模式差异很大,通过对两家银行进行分析,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全面,对于其他互联网银行解决在发展中遇到障碍时能够提供良好启示作用的建议,促进整个互联网银行业的发展。在研究数据上面,鉴于互联网银行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支撑数据较少,研究结果有待时间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