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止血带的不同使用方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比较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半程止血带与全程止血带在失血量、术后疗效及患膝肿胀程度的差别,为气囊止血带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使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我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半程止血带组(治疗组)和全程止血带组(对照组)各23例,分别监测计算2组的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手术及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患膝肿胀程度及HSS评分,统计分析其差异性,从而比较二者的优缺点。[结果]:1、治疗组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隐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但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治疗组。2、治疗组的止血带使用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但两组的总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治疗组在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大腿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而在术后第7天肿胀程度无差别。两组在小腿肿胀程度的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4、治疗组在术后1周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术后3个月的HSS评分相当,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半程止血带技术的使用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但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并且在术后早期的功能恢复及患肢肿胀上优于全程止血带使用。
其他文献
加入战后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日本二战后的强烈愿望。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际形势开始缓和,日本国内对美国片面媾和路径的不满逐渐增强。随着战后经济发展和社会思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辅助PCI介入手术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取P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队)的影响。方法30例ASA I-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在术前15mln及关闭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