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给予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热情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比以前更为强烈,公司治理真正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而深化和定量研究公司治理,有利于上市公司清醒认识和合理优化其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为监管当局制定公司治理相关准则提供理论支持。Ohlson(1995)估价模型作为当代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是研究公司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桥梁,尤其是该模型中非财务信息变量v的度量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理论和实证上,都侧重解释应用了Ohlson(1995)估价模型和模型中的非财务信息变量v,并且提出了将公司治理信息作为非财务信息纳入Ohlson(1995)估价模型中。由于公司治理信息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将在促进完善估价模型的同时,更好的对公司价值进行研究。在本文中是以沪深两市的公司2003年至2009年间披露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公司治理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使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不再仅限于财务报表的相关信息。通过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信息对公司价值确实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度,验证了其作为Ohlson(1995)估价模型中非财务信息变量v的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诸多因素中,股权集中度、流通股比例、两职是否兼任、管理监督规模、会议频率以及激励因素等对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数与第二大股东所持股数之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两职是否兼任、独立董事人数、监事会规模等与公司价值是负相关关系,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会议频率因素、董事会规模、高管人数等与公司价值是正相关关系。而前十大股东关联程度、董监事报酬以及管理层持股这些因素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