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后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后患者予以术后常规康复,术后随访指导腰背肌锻炼,独活寄生汤及指导腰背肌锻炼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指导腰背肌锻炼对腰椎融合术后多裂肌损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纳入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院骨科行单节段(L4-L5)经单侧椎间孔间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术后康复锻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后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后患者予以术后常规康复,术后随访指导腰背肌锻炼,独活寄生汤及指导腰背肌锻炼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指导腰背肌锻炼对腰椎融合术后多裂肌损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纳入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院骨科行单节段(L4-L5)经单侧椎间孔间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术后康复锻炼组(n=25),观察组1:单纯指导腰背肌锻炼组(n=25)。观察组2:独活寄生汤联合指导腰背肌锻炼组(n=25)。三组患者均于住院期间,通过术前宣教谈话。对照组患者术后嘱术后常规锻炼方法。观察组1予以术后定期随访指导腰背肌锻炼,观察组2术后予以独活寄生汤联合术后定期随访指导腰背肌锻炼,跟踪患者术后相应时间点的复查情况,通过电话及社交软件联系以督促完成患者复查的相关情况及信息的记录。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月MR影像分析,分别对患者术后2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进行VAS评分,ODI比较,对患者术前、术后12月的多裂肌横截面积,肌内脂肪面积及肌内脂肪浸润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纳入标准的患者皆完成术后至12月的随访,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其中三组患者VAS及ODI在术后2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2周VAS和ODI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AS组间比较:1)术后1月:对照组与观察组1,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对照组与观察组1,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6月:对照组与观察组1,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12月:对照组与观察组1,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2,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无明显差异(p<0.05)。ODI组间比较:1)术后1月:对照组与观察组1,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3月:对照组与观察组1,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6月:对照组与观察组1,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12月:对照组与观察组1,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2,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术前多裂肌面积,多裂肌肌内脂肪面积,脂肪浸润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三组术后12月裂肌面积,多裂肌肌内脂肪面积,脂肪浸润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对照组术后12月多裂肌面积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12月肌内脂肪面积较术前增加,术后脂肪浸润率较术前增加。观察组1:术后12月多裂肌面积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变,术后12月肌内脂肪面积较术前稍增加,术后12月肌内脂肪浸润率较术前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2:术后12月多裂肌面积较术前无明显异常,术后12月肌内脂肪面积较术前减少,术后12月肌内脂肪浸润率较术前降低。结论:1、指导下进行的阶段性腰背肌锻炼较术后常规锻炼在术后降低疼痛,恢复功能及多裂肌损伤,延缓脂肪浸润有明显优势。2、独活寄生汤联合指导腰背肌锻炼较单纯指导腰背肌锻炼,术后常规康复锻炼在融合术后早期(术后2周—术后6月)在减轻疼痛,降低功能障碍上有更明显的疗效。3、独活寄生汤的应用降低融合术后疼痛评分,促进了腰背肌锻炼,以至于多裂肌面积萎缩程度小,脂肪浸润程度较前两组更明显,对融合术后远期意义防治邻椎病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拟通过观察一组亚急性期和/或康复期(起病3个月内)脑卒中患者,通过视觉空间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任务态脑电分析预测出院时结局的临床价值,为利用脑电生理技术理解脑血管病康复期的神经重塑病理生理机制,拓展脑功能评估量化技术,提出创新性的康复干预方案及预后早期评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入组标准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在浙大一院康复科病房住院康复的脑卒中患者,按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益肾清毒方治疗早期HIV相关性肾损害(脾肾两虚、瘀浊内阻型)的疗效,评估其安全性,为中医药干预早期HIV/AIDS相关性肾损害提供防治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西溪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HIV/AIDS相关性肾损害患者(脾肾两虚、瘀浊内阻型)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HARRT适时加用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PCOS合并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临床指标的分析,初步探讨PCOS合并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化指标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生殖科就诊的126例PCOS合并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具体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客观化指标,分析各项指标
目的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改良中药湿热敷与传统中药湿热敷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了解改良中药湿热敷的临床护理效果,为更好地开展腰突症的护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杭州市某三甲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并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1 14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采用改良中药湿热敷(改良中药敷料+电磁
目的 建立兔髁突骨软骨联合缺损动物模型,分析Histatin 1(Hst 1)水凝胶聚合体对骨软骨缺损区修复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探讨Hst 1水凝胶聚合体在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将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兔子。分别在三组兔子右侧髁突前斜面上制备不同大小的缺损,左侧髁突保持完整。3×3组缺损直径为3mm,深度为3mm;3×2组缺损直径为3mm,深度2mm;2
目的:本研究探讨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BGH)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希望为HBGH患者在这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名HBGH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按随机分配原则随机分成神经内镜组(39例),显微镜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
目的通过比较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探索左侧DLPFC高频rTMS抗抑郁疗效的预测因素,并尝试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筛选更适合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客观依据。由此达到提高整体治疗有效率,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之目的。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招募符合DSM-V中规定的重性抑郁障碍诊断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分析温阳养肝固本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乙肝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本课题共收集11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病例,病例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病科2014年01月至2016年01月的住院患者,并定期在肝病科门诊复诊。根据住院期间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是否服用温阳养肝固本方,将11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服用温阳养肝固本方)
目的 肺癌是全球男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免疫检查点在肿瘤生物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免疫检查点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特征和新型预后因子的鉴定对于肺腺癌患者的风险分层、生存预测和治疗管理有价值。本研究旨在识别和鉴定肺腺癌患者新的免疫检查点预后标志物。方法 分别下载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肺腺癌的RNA测序数据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的基因芯片数据。从TCGA数据集中分析了 16个免疫检查点基
目的 通过调查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理韧性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今后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制定心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在宁波市三甲医院乳腺科住院化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80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