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激发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材料,具有优异的工程技术性能、突出的可持续发展属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相比传统水泥与混凝土类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混凝土路面修补、制备及软土地基加固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及经济效益,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但现有研究中,该类材料的原材料主要集中于偏高岭土与矿渣,以粉煤灰为主原料制备碱激发材料的理论较少,对其地聚合反应机理、制备技术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限制了粉煤灰在该领域的深度开发和潜在利用。本文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基于正交与平行试验等方法,优选配合比方案,成功制备技术性能良好的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通过试验测试所制备碱激发粉煤灰材料试件流动性、凝结时间及强度等,系统分析粉煤灰、水灰比、环境温度等各因素对该材料的影响;优选代表性配合比,利用扫描电子电镜(SEM)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得出以下结论:F类I、II级与C类粉煤灰均可制备性能良好碱激发材料,C类粉煤灰更有利于材料的早期凝结、硬化。相比NaOH、KOH溶液,钠水玻璃溶液激发效果更好,1.2~1.3为钠水玻璃最佳模数范围。碱激发剂有适宜掺量范围,1molNa2O、1.3molSiO2(每Kg原料)最优,碱激发剂宜陈化24h。水灰比越低,材料强度越高,0.32试件组28d、56d强度分别为51.81MPa、73.02MPa。矿渣组分的加入可显著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并缩短浆体的凝结时间,而在掺加20%矿渣基础上复掺4-12%硅灰发现,掺量在4~8%范围内,有利于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自然养护条件下,较高的温度更有利于材料地聚合反应的进行,蒸汽养护最佳温度为75℃,养护时间为24h。使用SEM观察材料内部微观形貌发现矿渣组分可增加体系内部的胶凝相,结构更加紧密。较低的水玻璃模数有利于粉煤灰颗粒表面溶蚀,颗粒周围反应产物沉积量更多。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的宏观技术性能主要由其地聚合反应过程决定,本文主要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