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担保作为公司经营过程的一种正常行为,如果运用得当,能使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方担保人实现多赢。企业资信度和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困扰导致第三方担保的产生,第三方担保的存在则可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有效消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借贷成本,引导资金合理流向,促使借贷市场有效地运行,提高借贷双方的福利,从而也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资源不足,专业担保机构的发展亦不是很完善。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的公众公司,其财务、经营相对透明,并且资金实力较强,具有充当担保人的先天条件。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上市公司运营活动并不十分规范,尤其是在上市公司担保方面,频频出现问题:从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担保到上市公司互保形成“担保圈”,都给众多的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上市公司也因担保而深陷其中,违规担保、诉讼纠纷不断,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因担保行为而走上了退市的边缘。上市公司担保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化解已有的危机、怎样防范未来的风险都是监管层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此上市公司担保问题逐渐成为近年来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采取规范研究的方法,结合使用比较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通过搜集、分析国内外对外担保风险控制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借鉴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找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对外担保风险控制的建议和对策。除引言外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控制一般理论概述,包括担保概述、担保风险概述和我国上市公司担保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为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控制现状,包括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发展历程、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这些问题主要有担保涉及的上市公司数量多,且逐年增大,担保的金额巨大,涉及行业广,关联担保现象严重,巨额担保和超负荷担保现象频繁发生,担保逾期风险频现等,其原因主要有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管理制度缺失,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利于违规和不合理担保决议被否决,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金融机构对担保贷款的管理力度不够,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匮乏,有关上市公司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第三章为国外担保风险控制经验借鉴,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国家担保风险控制经验以及国外担保风险控制经验的总结和启示;第四章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控制的思考,包括进一步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控制的整体思考和具体措施。从整体上看,要达到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融资环境,构建更加规范合理的担保法律环境,减少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的目标和坚持选用合格人员原则,加强安全管理原则,提高风险处理技术原则。其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改善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相关担保法律法规,加大违规担保处罚力度,大力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银行的贷款担保监管制度等。本文的结论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尚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从国家、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自身的共同努力,采取相关措施,可以进一步控制我国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