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有机酸对李氏禾富集铬的影响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添加四种有机酸EDTA、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对李氏禾富集土壤重金属铬的影响,以期为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0(CK)、2.5、5、10 mmol/kg EDTA处理下,各区域李氏禾富集铬能力强弱比较为:荔浦区>桃花江区>雁山区。10 mmol/kg EDTA处理时,荔浦区李氏禾铬积累量达到最大,为1743.34 mg/kg,大于铬超积累植物界定标准:植物地上部含铬量>1000 mg/kg,其他两个区域的李氏禾地上部铬含量都小于1000 mg/kg。   2、在2.5、5、10 mmol/kg EDTA、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处理下,相同浓度间,各处理李氏禾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大小比较为:EDTA处理>柠檬酸处理>草酸处理>酒石酸处理,其中,5mmol/kg EDTA对李氏禾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其生物量比对照高33.5%,10 mmol/kg EDTA对李氏采的生长略有影响;李氏禾含水量、叶绿素随处理浓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均是随着EDTA、柠檬酸、草酸浓度增加呈先后升降的趋势,其中,5 mmol/kg EDTA处理下对叶绿素的合成作用最明显,叶绿素比对照高21.9%,10 mmol/kg EDTA处理下叶绿素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酒石酸处理下含水量和叶绿素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3、未施加外源有机酸处理下,李氏禾各部位铬含量大小比较:地下部>地上部;在2.5、5、10mmol/kg EDTA、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处理下,相同浓度间,各处理李氏禾地上部和地下部铬含量大小比较为:EDTA处理>柠檬酸处理>酒石酸处理>草酸处理。在EDTA、柠檬酸处理下,李氏禾各部位铬含量大小比较为:地上部>地下部,且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 mmol/kg EDTA浓度处理下铬含量达到最大,富集铬含量最高达1743.34mg/kg;在酒石酸、草酸处理下,李氏禾各部位铬含量大小比较为:地下部>地上部,说明酒石酸、草酸不利于李氏禾将重金属铬向地上部运移。   4、在2.5、5、10mmol/kg EDTA、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处理下,相同浓度间,各处理李氏禾富集系数大小比较为:EDTA处理>柠檬酸处理>酒石酸处理>草酸处理,EDTA、柠檬酸、酒石酸处理下李氏禾富集系数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草酸处理下李氏禾富集系数呈递减趋势;转运能力大小为比较为:EDTA处理>柠檬酸处理>酒石酸处理>草酸处理,EDTA和柠檬酸处理下李氏禾转运系数都大于1,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酒石酸和草酸处理李氏禾转运系数都小于1,酒石酸随浓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0.7。   综上所述,10 mmol/kg EDTA对提高李氏禾的富集铬能力作用最明显。
其他文献
水环境容量是在确定的设计风险条件下,确定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约束下,确定排污口位置、排污方式及数量条件下的单位时间的最大允许纳污量。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和容量总量分配
就目前而言,电力市场的竞争是极为激烈的,而电力营销在电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通过开展电力营销的工作,既可以将商品市场扩大,同时能够极大地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最重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络也随之普及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等移动设备的大量使用,传统的文字书信交流向各种媒介的打字交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因而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始进行优化和转变,即现阶段高职院校中高素质以及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在此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许多教育范式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成果导向的教育范式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施行有利于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一步步向前推进,最终实现整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弹拨类民族乐器,距今已近有2000多年的历史.琵琶有着独特的音响效果,音域宽广,给人以独特的美学感受,留下很多经典的琵琶曲.本文另辟蹊径,主要分析了琵琶的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变革.计算机网络对开放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给开放教育的发展前景带来了前所未有有的机
随着教育的发展的改革,高校逐渐注重政工队伍建设,随着政工队伍的组建,对政工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工干部陈旧的思想观念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的政工工作需求,因此,在新
硫作为仅次于氮、磷和钾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硫在植物生长调节、解毒和抗逆等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影响植物品质的重要因素,其对植物的生长和代
在课堂上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加工、设计并合理运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