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风貌塑造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太原市汾河景观带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汾河景观带是太原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特殊的线性空间,作为太原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经历历史变迁,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论题研究的对象是城市中呈线性走向特征的滨水区,普遍存在于城市中,并且影响着城市中大部分区域,对于整体城市风貌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  论文首先分析界定了关键词“线性空间”“线性景观”“线性滨水区”等相关概念及论题研究范畴,对线性公共空间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线性滨水区城市设计实践进展进行研究,根据线性滨水区城市设计趋势总结出现代城市滨水线性景观风貌特色的四个关注要点——景观生态塑造、地域性塑造、场所感营造、和连续性追求。  其次,以太原市汾河景观风貌带为例,对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汾河水系与太原市的发展演变,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从个性、结构、意蕴三方面对承载风貌的相关要素进行解析;以城市景观风貌评价和城市设计控制为基础,参考相关研究文献中滨水空间特色评价体系提出天际线、滨水建筑界面、开放空间、交通系统、滨水岸线、滨水景观六大一级评价指标和20项二级评价指标。通过对太原市汾河景观风貌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得出汾河景观风貌现状问题及评分等级。最后,针对太原市汾河案例中景观风貌的评分结果,结合国内外城市滨水线性景观案例,对天际线和滨水建筑两个特色较弱的重点要素进行控制,总结得出大尺度城市滨河线性开放空间的景观风貌设计策略,以期为太原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三峡库区城市(镇)迁建与环境保护的调查研究,是三峡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的子课题之一。鉴于三峡工程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大型水利
建筑的发展其实伴随着对动态性的不懈追求。动态性的产生源于内外两种驱动因素:一方面,由于社会进程的演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得不对已有秩序重新思考;另一方面,则是人类
学位
二十世纪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带来了建筑的标准化设计与建造,使得全球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也致使城市特色的减退和消失,城市趋于同一化。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这种趋势则表现得尤为突出,新
尽管西安在明城格局及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上卓有成效,但是作为明城区历史遗存主体内容的城市形态遭受的破坏却日益严重,西安的历史特征正在慢慢消失,变得与其他城市越来越相似了
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目前学术界对城镇化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解剖城镇化这个复杂而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而言,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文章试图
庭院自古至今都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庭院所具有围合的安静的氛围正好符合学习场所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庭院空间在校园中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校
在文化共存的多元时代,流行思潮接踵而至,建筑设计似乎都在追求着某种风格或理念,但大多数是就建筑本体的求索,很少从建筑的使用主体高度去考虑,从人的赏心悦目角度去分析,对风格的
选择乌拉街镇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探索意义和具体实践意义方面都具有创新性。首先,东北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以及地域文化研究成果目前还接近于空白,本文可以为东北地域文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与水域相连接的特定空间区域,一般而言它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地区,各种生产运输、商业以及市民的社会生活集中在这里,是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由于
本文讨论了城市设计中的标识系统的意义和设计方法,以及城市标识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并且着重研究城市标识系统与城市环境中的其他设施的关系以及城市标识系统对提高城市空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