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前瞻性的调查研究,结合传统中医辨证的方法与现代医学统计学相结合的手段,分析岭南地区胎膜早破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岭南地区胎膜早破的中医证型、证素特点,为胎膜早破中医证候诊断进一步的标准化以及中医药临床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助于提高疗效服务。方法:本文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一共收集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在我院住院生产并诊断为胎膜早破病人393例,回顾性调查收集同时期在我院住院的未发生胎膜早破的孕产妇共400例。其中A组足月胎膜早破组(TPROM)324人,B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PPROM)69人,C组无胎膜早破组(NPROM)400人。采集胎膜早破的病人相关中医四诊信息,通过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岭南地区胎膜早破的母婴结局、高危因素特点,通过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探索岭南地区胎膜早破中医证型、证素特点。结果:1.对胎膜早破的组间对比发现,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较无胎膜早破高,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较无胎膜早破者发生率高。2.单因素分析发现,下生殖道感染、流产及引产史、妊娠合并轻度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CRP升高或PCT升高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相关,下生殖道感染、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共5个因素与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相关(P<0.10)。将以上相关因素分别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后显示:流产及引产史(P=0.000,OR=7.321,95%CI[3.475-15.425])、CRP 升高或 PCT 升高(P=0.000,OR=4.483,95%CI[2.165-9.282])、妊娠合并轻度贫血(P=0.001,OR=4.007,95%CI[1.747-9.193])、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P=0.001,OR=3.242,95%CI[1.624-6.472])、下生殖道感染(P=0.021,OR=2.181,95%CI[1.127-4.221])是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妊娠期糖尿病(P=0.000,OR=3.261,95%CI[2.027-5.247])、胎位异常(PP=0.003,OR=2.018,95%CI[1.277-3.19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25,OR=1.676,95%CI[1.067-2.631])、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P0.028,OR=1.490,95%CI[1.043-2.128])、下生殖道感染(P=0.022,OR=1.476 95%CI[1.057-2.060])是足月胎膜早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对纳入研究的393例胎膜早破患者统计分析得出98个症状及体征。经聚类分析,并结合专业知识分析认为,将本研究胎膜早破出现的症状分为4类最符合临床实际,包括:气血亏虚类、气滞夹有痰湿类、血瘀类、湿热类;其中足月胎膜早破分为四类:气血亏虚类、气滞夹有痰湿类、血瘀类、湿热类;未足月胎膜早破分为3类:气滞血瘀,夹有痰湿类、气血亏虚类、湿热类。将所收集的症状通过证素辨证体系分析得出:足月胎膜早破其病位证素有:胞宫、胃、脾;病性证素有:血虚、气滞、血瘀、气虚、阳虚、湿;未足月胎膜早破病位证素为胞宫;病性证素有血瘀和气滞。结论:岭南地区足月胎膜早破可能与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胎位异常、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孕前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下生殖道感染有关,未足月胎膜早破可能与既往流产及引产史、孕前CRP升高或PCT升高、妊娠合并轻度贫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下生殖道感染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及证素辨证393例胎膜早破的症状、体征,可以将岭南地区足月胎膜早破的证型分为4类:气血亏虚类、气滞夹有痰湿类、血瘀类、湿热类;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证型分为3类:气滞血瘀,夹有痰湿类、气血亏虚类、湿热类。胎膜早破其病位主要在胞宫,与脾胃相关,脾胃不足是胎膜早破发生的基础,气血失和则为发病的关键所在,同时,湿热亦能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