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对LPS在CRS发病机制中的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
1、革兰阴性菌在成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感染情况的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CRS患者GNB感染情况的细菌学特征。方法:对87例CRS患者行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分别采集术中中鼻道、上颌窦、筛窦和术后1月、3月、6月术腔分泌物作需氧菌和厌氧培养、药物敏感实验及β-内酰胺酶菌株检测。以在30例鼻中隔偏曲(无鼻、鼻窦炎)患者术中经鼻内镜采集的中鼻道分泌物作对照。结果:1、在464份标本中,共检出细菌671株25种,其中6NB占52.6﹪;革兰阳性菌(Gram postive bacteria,GPB)占47.4﹪。以需氧菌为主,厌氧菌仅占5.1﹪。73.9﹪为混合菌生长。总细菌检出阳性率78.9﹪,其中CRS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迁延不愈、术后痊愈及对照组细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5.1﹪、90.8﹪、88.5﹪、93.4﹪、73.2﹪和73.3﹪。
2、CRS患者术后GNB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其中迁移不愈组阳性率最高,占69.2﹪。以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
3、术后MDR菌株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前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为主;而术后以GNB为主,MDR-GNB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其中迁移不愈组占21.3﹪。
4、迁移不愈组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2.7﹪,其中以肠杆菌科细菌最为常见;术前占19.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二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GNB是正常鼻腔、鼻窦的常见正常菌群,对维系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正常功能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GNB是CRS患者术后的常见条件致病菌或致病菌。
3、CRS患者术后迁延不愈与GNB的优势生长和耐药菌株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关系。
4、术后痊愈患者GNB感染率降低,鼻腔和鼻窦的微生态逐步恢复正常。
2、LPS/TLR4/NF-κBp50信号传导通路及效应蛋白INF-Y和IL-4在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LPS/TLR4/NF-κBp50信号传导通路及效应蛋白工NF-γ和IL-4在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56例2期CRS患者的病变中鼻甲外侧黏膜组织为实验组,以15例鼻中隔偏曲(无鼻、鼻窦炎)患者的正常中鼻甲外侧黏膜组织作对照组。同时采集CRS患者术中中鼻道和窦内分泌物及对照组中鼻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术后进行疗效随访观察6月,并采集迁移不愈患者术腔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应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in situ nucleicacid molecular hybridization,ISH)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黏膜组织中TLR<,4>mRNA和NF-κB p50mRNA的表达及INF-γ和IL-4的蛋白含量。结果:1、在56例CRS患者中,痊愈45例,占80.4﹪,其中术前GNB(+)21例,GNB(-)24例;迁延不愈11例,占19.6﹪,其中术前GNB(+)4例,GNB(-)7例,术后MDR-GNB(+)6例,MRD-GNB(-)5例。对照组15例,其中GNB(+)7例,GNB(-)8例。2、TLR<,4>mRNA在实验组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痊愈术前GNB(-)和迁延不愈术前GNB(-)组均高于对照GNB(-)组(P<0.05),但迁延不愈术前GNB(-)组低于对照GNB(-)组(P<0.05)。3、NF-κB P50 mRNA在实验组的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但在不同的分型、分期及术前GNB(+)和GNB(-)组间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4、病变鼻黏膜组织中INF-γ的蛋白含量在术前GNB(+)组明显高于GNB(-)组(P<0.05)。IL-4在迁移不愈术前GNB(-)组显著高于GNB(+)组(P<0.05),在术后MDR-GNB(-)组也明显高于MDR-GNB(+)组(P<0.05),但前者的差异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1、TLRmM4>可能参与了鼻黏膜上皮天然免疫,GNB的致炎因子LPS可能通过TLR<,4>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识别,活化NF-κB p50激活鼻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INF-γ/IL-4比例失衡,最终导致不同类型炎症反应的发生。2、CRS的预后不仅与MDR-GNB感染有关,而且还与鼻黏膜组织的INF-γ/IL-4比例失衡具有密切的关系。
3、内毒素刺激对离体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4mRNA、核因子κBP50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LPS刺激前后TLR<,4>mRNA和NF-κBp50mRNA在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15例成人鼻中隔偏曲患者(无鼻、鼻窦炎)矫正术中,取正常中鼻甲外侧黏膜组织各2份行组织外植块培养,其中15份加LPS刺激培养为LPS组,另外为培养组。应用HE染色光镜观察HNEC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应用ISH检测离体培养正常HNEC中TLR<,4>mRNA和NF-κBp5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LPS刺激后,在光镜下见正常HNEC纤毛有粘连成束、胞体增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2)TLR<,4>mRNA在LPS组的表达明显强于培养组,LPS组表达阳性区平均吸光度为1.28±0.23;培养组为0.54±0.27,二组间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5);(3)NF-κBp50mRNA在LPS组均出现阳性表达,而培养组阳性率仅为26.7﹪。LPS组明显高表达于培养组,且以胞核表达为主,LPS组表达阳性区平均吸光度为1.67±0.34;培养组为0.37±0.22,二组间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LPS能通过TLR<,4>活化NF-κBp50,进而激活正常HNEC。这可能在LPS对HNEC激活和损伤效应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4、内毒素的直接刺激对鼻黏膜上皮细胞IL-4、IFN-γ表达的影响及通过核因子κBp50的调控机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HNEC分泌IFN-γ和IL-4的影响及通过NF-κBp50的调控机理。方法:分组如下:1)LPS组:①加入LPS以100ng/ml浓度1ml刺激HNEC分别至0、1、2、4、6、8h或@LPS分别以1、20、40、60、80、100、120、140ng/ml 1ml加人细胞至1h或6h。 2)LPS+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组:加入LPS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ng/ml;2 ng/ml;4 ng/ml;6ng/ml)的DXM 1ml:3)LPS+gLL咯啉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加入LPS的同时加入lng/mlPDTC1ml。4)设加入生理盐水lml为空白对照。每组6个标本。分别采用ELISA和ISH检测的培养液上清中分泌的IFN-γ和IL-4的蛋白含量及HNEC中NF-K Bp50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KBp50的活化;并观察PDTC及DXM对NF-KBp50活化抑制后IFN-γ和IL-4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0-100 ng/ml LPS随刺激浓度的增加,IFN-γ分泌量增多;>100 ng/ml后,IFN-γ分泌量减少;100ng/ml LPS对诱导刺激HNEC分泌IFN-γ的作用最强。0-20 ng/ml LPS随刺激浓度的增加,IL-4分泌量增多;>20 ng/ml后,IFN-γ分泌量减少; 20ng/ml LPS对诱导刺激HNEC分泌的作用最强。在40ng/mlLPS刺激HNEC后IFN-γ和IL-4的分泌曲线有交叉,二者维持于一定的水平。2、50ng/ml LPS刺激HNEC后IFN-γ随时间延长分泌量逐渐增加,从4h开始即有明显上升(P<0.05),8h达到峰值;而IL-4随时间延长分泌量逐渐增加,从2h开始即有明显上升(P<0.05),6h达到峰值。3、PDTC和DXM均抑锘 HNEC中NF-κBp50的表达矛口活性,IFN-γ和IL-4的分泌量降低,尤以当DXM剂量4.0ng/ml时,下降更为明显,但高于此浓度时,没有引起更进一步的降低。结论:LPS对HNEC的刺激反应与浓度呈剂量依赖性,适当浓度的LPS刺激有利于HNEC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维持平衡状态;过高或过低浓度的LPS刺激可诱导HNEC的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分泌。这可能是GNB在CRS的致病机理。检测CRS患者炎性黏膜组织中Th<,1>和Th<,2>相关细胞因子有利于炎症反应类型的认识和为临床调整Th<,1>/Th<,2>失衡提供正确的治疗措施。人为改变NF-κB的活性、调整Th<,1>/Th<,2>失衡有望为CRS的免疫治疗开拓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