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程度的测评及运行机制的构建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u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统筹城乡关系”作为“五个统筹”的第一位加以提出,并且强调“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这是我国从根本上协调城乡关系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保障,是确保城乡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体现。本文从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将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试图通过对城乡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来探求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律。因此,本文认为从城乡关系演进的客观规律来看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中首先,应进行体制、制度、政策的变革,以有利于完善性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其次,通过对城乡发展的差距分析,以进一步表明,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在于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障碍,校正严重失衡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不再局限于就农村研究农村,而是把农村问题的解决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置于如何使城乡协调发展的框架内加以探讨。因此,本文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走上城乡和谐发展为目标,对我国城乡发展现实以及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评分析,以寻求构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机制及保障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中国电力企业的产权配置。 二十多年来,许多国家为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进社会福利,进行了电力市场改革。民营化和自由化是电力市场改革的主要趋
摘 要:为克服“三软”煤层煤体胶结度低、易粉碎,煤巷压力大、来压快的不利条件,通过研究与实施煤巷掘进超前注水工艺,成功地实现了安全、高效掘进煤巷的目的。在开采“三软”煤层特殊巷道布置条件下,针对“三软”煤层交岔点和大跨度岩巷交岔点矿压大、支护难的问题,分别提出“U36钢棚+穿梁”、“锚网喷+异形U36钢棚+锚索梁+壁后注浆”联合支护的方式来给予解决,最终达到安全、稳定的支护效果。  关键词:“三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进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际贸易高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国际贸
城市发展本身就是人、城、市关系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过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文章尝试将城、市两种功能维度贯通中西方城市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