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镣铐跳舞——论胡风文艺思想的二元论态势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革命与民族战争的具体实践的积极参与,完全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胡风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人格的独立.他并未盲目地投入到时代潮流中去,而是坚持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他总是试图调和审美与功利、个人与集体的矛盾,这就使他的文艺思想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悖论态势--审美与功利紧紧地纠缠在一起.正是这种悖论态势,使胡风走上了殉道之路.
其他文献
看《国家地理》杂志的人  陆杰从小对连环画着迷,也很喜欢画画。他小学时开始跟哥哥的同学学画,那是是一位油画家。受条件所限,年幼的陆杰只能用圆珠笔画,差不多三天时间就能用完一支笔。临摹小人书里的故事对那时的他来说是一种乐趣,有时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因为他总是在想自己要做成一件事情。而陆杰第一次被摄影触动是因为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那是1974年,文革尚未结束,一位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这本杂志让
成功的篆刻家搞篆书创作极易成功,而成功的篆书家搞篆刻创作则极易平淡。  徐正濂属于前者。其篆书的取法“外在”主要属于吴昌硕圆浑苍朴的风格体系,“内在”的托举很大部分是来自他的篆刻与艺术思想;此外,提供其风格参考的是吴昌硕体系内的陶博吾,陶博吾在吴昌硕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一些变化,如伸左足耸右肩、用笔流利俏皮等;而当今火热的人物鲍贤伦,取法秦汉简帛,将圆融简朴的秦代流行手写小号篆书放大,用笔质朴、风格高
全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贾平凹创作的转型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从“商州”乡土情韵的吟唱到现代都市文明的怀疑与批判.第二部分:从“单一和谐的文化追求”到“融合自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