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继承了宋元以来的话本的说话艺术,并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在叙事艺术、心理描写、题材选择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进步与提高,使得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地位。“三言”所收录的120篇小说,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三言”问世以来,受到各朝各代人们的热烈追捧,还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版本,一直流传到今天。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研究者们已经从各个角度对“三言”这个巅峰级的作品集合进行了各种研究,几乎涵盖了可以对“三言”进行研究的方方面面。然而,我们总结前人研究发现,对“三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家作品、版本源流、时代背景、思想艺术等等方面的研究,从叙事学这个新兴学科却也是研究叙事作品最本质的研究层面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就相对薄弱一些。“三言”在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中所起的作用和占有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对“三言”的叙事艺术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而叙事文学中,叙事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所以,叙事者讲述故事的视角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叙事视角不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一部叙事作品的整体风貌,而且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运用能够体现作者的价值立场和情感倾向,另外,叙事视角的不同选择可能会影响读者对于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和人物行为的认识与评价。直到本世纪,在一些学者的努力下,出现了对话本小说的叙事艺术的专门性的探讨与研究,在话本小说的叙事研究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三言”为个案,以它的叙事视角的选择为重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它的叙事视角的特点以及对叙事视角运用的进步与成功之处。本篇论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包括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三言”的研究成果的大概梳理,对相关的叙事学的概念的解释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的说明。第二部分则借助于《借衣》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的比较,简要分析了“三言”叙事视角的选择与叙事技巧的运用。第三部分就主要从“三言”的全知叙事视角、限知叙事视角、戏剧式叙事视角这三种叙事角度,分为三个部分,对“三言”的叙事视角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每一种叙事视角类型中都有“三言”自己的特点。第四部分则主要通过对“三言”与前代小说作品的全知叙事视角和限知叙事视角的运用的比较,凸显“三言”叙事视角运用的进步与成功。“三言”对叙事视角运用的探索,虽然不能用成熟或者巅峰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但是,它的探索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对以后的小说叙事视角的选择与丰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