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现状调查与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个案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成才创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当前关于大学生诚信水平的研究已有很多,褒贬不一。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个体所具有的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发生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道德价值观子系统的诚信价值观对个体的诚信行为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在探讨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以及对诚信的认识和诚信评价的时候,不得不对当前大学生所具有的诚信价值观进行全面地分析。   本研究以重庆地区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从诚信价值目标、诚信价值动机、诚信价值手段、诚信价值评价四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现状特点进行把握和研究;通过分析问卷,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年级、学生生源、专业以及是否独生等方面,找出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存在以下问题:诚信评价受到一定的冲击和考验;诚信目标存在过分关注自我的倾向;诚信内在动机有待加强;“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的背离,诚信要求和评价采取双重标准;学校教育对诚信价值观的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家庭教育中示范性、坚持性有待加强。   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四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价值观为理论基础,以西方“价值澄清理论”和“价值反省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从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引导的目标、引导原则和引导方法等角度进行了策略研究,希望能够对当前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引导提供一点借鉴。
其他文献
近来高校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个热点研究的问题,但是以往教学改革多强调教师“教”的层面,缺少对学生层面的关注,而且正是在这样思路的引导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属性效应是人类归纳推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心理效应,它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标志着人们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经验灵活的处理现实中的问题。但以往关于属性效应的研究都是在西方文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长期以来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占据着国内教育的主要舞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长,旧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社会建设桎梏所在。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下,社会参与教育理念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环节的学生家庭作业在社会对家庭教育意识增强、教师关注学生主体的背景下产生了新的应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带给高职院校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然而学生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传统教学组织方式单一、学生厌学等情况,成为高职院校管理